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件件实事温暖人心 “神木近几年的变化很大,打通了好几条断头路,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很快,公交线路和车辆增多,有了公共自行车,出行很方便,西沙、铧山、滨河新区通过路网建设也有机地融为一体……感觉咱们的县城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说起身边的变化,市民高新民滔滔不绝。 一直以来,神木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力量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描绘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 244.8 亿元,占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 80%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白鹏举是一名退休教师,他说,“县上这几年对教育上的投入非常大,学校的软硬件都有升级,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实施减轻了不少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 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过去五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十五年免费教育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布局,提升了教育质量,顺利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县复验、陕西省“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 今年,全县共安排7个教育重点项目,总投资1.69亿元,截止9月底,共完成投资8493万元,项目涵盖学校新建、续建、扩建和教育设备购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随着适龄儿童的不断增多,为了减轻城区原有学校的招生压力,今年3月15日,能容纳近2000名小学生的神木县第十一小学正式开工建设。第十一小学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5500万元,建设有教学楼2栋,36个教学班,同时设计有办公楼、各类功能部室等建筑,是一所具有标准化、现代化特色的小学。计划明年春天能达到学生入学要求。除城区之外,镇办的教育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锦界第二小学于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学校占地50亩,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计划于明年11月份完工。
搭建创业大舞台 开创就业新天地 神木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是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是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园区面积15000平米,每名大学生可申请40平米的店铺,可吸纳300多名大学生入园创业。店铺租赁费的90%由县财政补贴,创业者只需支付租金的10%,即2088元就可拥有一间店铺,物业费、水费、取暖费等都由创业园提供,使用时间为三年。入园创业大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申请1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据神木县创业孵化园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121名大学生的项目在孵化园启动,还有31名在筹备和上货中。创业园的项目分为六大类,有教育培训区、民俗手工艺、家居饰品区、智能科技区、服务类以及互联网电商区。 “孵化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开业之后,我接了好多剪纸的订单,让我对神木剪纸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把神木剪纸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这门优秀的传统技艺。”神木剪纸的主理人许瑞这样说。 过去五年,我县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通过中省驻神企业吸纳、事业单位招聘、开辟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全力扩大就业。全县累计新增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5万人。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硕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我县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年增加文化经费投入,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全县人民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 位于麟州街的县图书馆是广大市民学习充电的好去处。神木县图书馆坚持全日制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共办理读者证1万余张,读者流通总量已达43.8万人次,提高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品位。近日,县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也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市民借阅书籍。与图书馆相邻的是总投资1.1亿元的县博物馆,总建设面积8600平方米,于2012年7月落成并对外开放。目前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已接待来访团队80余批,成为群众了解我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市民白鹏感慨道,“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建设成果,也让神木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此外,神木县在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安居等方面也不断加大报销、补贴力度,五年来,全民医保累计报销资金 18.8 亿元,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 9.47 亿元,共发放低保、五保和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近 9 亿元,建设保障性住 房 2.6 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 2679 户,1 万多户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来源:神木新闻中心新媒体编辑:贺佳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