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早八点] 新面貌 新变化 新生活——中鸡镇里故事多

阅读数:1030  |   回复数:0
没有明天1 发表于 2016-12-12 08:42:2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新面貌 新变化 新生活——中鸡镇里故事多

隆冬将至,万物萧瑟,行走在美丽的中鸡镇,大地依然蕴含着浓浓暖意。这里地处陕蒙交界地带,自然风光醉人,产业发展蓬勃。近年来,随着县上“创文”工作的持续推进,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正悄悄渗透到镇上的每一个村落,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在这里蔚然成风。11月30日,笔者一行走进中鸡镇,聆听和感受这里的新故事和新风尚。



中鸡镇新貌

郭平为老人剪指甲

“镇上今年举办了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走,我带你去听听他们的故事!”镇党委副书记郭文军带着我们,走向了此次走基层采访的第一站——尊老爱幼道德模范郭平的家里。

交谈中,笔者得知,他们家族只有郭平一个儿子,自他结婚后,家里四位老人(父母亲及叔叔伯伯)都由他一人赡养。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父亲已是76岁高龄,早已没有劳动能力,叔叔和伯伯都患有先天性疾病,一直处于半痴呆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由他照顾。

如今,家里人的生活全靠郭平一个人支撑。高中学历的他,曾在中鸡中学任教5年,后因民办教师改革下岗。之后,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就出去打工。曾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大柳塔镇第三小学当过代教,在煤矿、水泥厂、焦化厂干过苦力,为了让这一大家子有个好生活,他终日奔波,受尽苦累。

两年前,随着中鸡西街的开发,村上统一为村民们修了新房子,全村人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宽大敞亮的新房里,唯独郭平一家还住在已经流传五代人的旧房子里。“老人住习惯了,不想搬,住在一起也能更方便照顾他们。”郭平说。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不经意间,郭平悉心照顾家里的老人已有25年,他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我的叔叔伯伯都是苦命人,小时候是我父亲照顾他们,现在也该由我来照顾了。”

燕云山的山羊养殖

燕换云是中鸡镇超害石犁村三组人,现年52岁,多年的操劳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然而正是这份勤劳,让他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交谈中得知,2012年燕换云从内蒙回到家乡发展种养殖业,从开始养几十只羊,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从起步种植几十亩地,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亩。

他真正开始脱贫致富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他去巴彦淖尔盟考察,发现种植向日葵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向日葵是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它的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而且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这些都非常符合咱们地方的气候条件。”谈到他的宝贝向日葵,燕换云像换了个人。

去年,他平整土地40亩,打机井1眼,开始种植向日葵,当年收入就接近8万元。今年他又承包了前鸡村三组朱万生等3户村民土地80亩,加上自己的200多亩土地,统一平整,全部种植向日葵。此外,他还新打了机井4眼,并为向日葵地架电、安装滴灌系统,走上了科技助农的道路。

其实,早在今年8月,笔者就曾到过他家的向日葵种植基地。那时,在燕换云和妻子张广梅的精心培育下,向日葵花开正盛,置身300多亩的向日葵地里,心旷神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燕换云初步计算,今年他们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6万元。

振力在采空治理区查看植被长势情况



告别了燕换云一家,一路向东,笔者一行来到了中鸡镇高家畔村,见到了长期扎根于此治理采空塌陷区的党振力。
二十多年来,党振力一直从事矿区环境治理工作,曾先后在排界村综合治理煤矿采空区塌陷区2处,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矿采空塌陷区火灾、冒烟、漏气、污染环境等问题,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并在治理及残煤收益中纳税1.63亿元,被网誉为“环保卫士”。2015年冬,他投身于中鸡镇乡办煤矿、中鸡镇高家畔村办煤矿和地服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此项目可为中鸡镇新增基本农田9000亩、建设用地460亩,种植常青树22万株,人工种草9000亩,还可创造税收3亿多元。
认真工作之余,他还特别热心帮助身边的老百姓。据统计,三年来,他已经自掏腰包16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帮助群众。

今年3月,响应镇政府的倡议,党振力为中鸡镇身患重症的夫妻二人捐款10万元;同样在3月,因为大风,矿区西部不远处电力打火造成火灾,他立即派厂里的水车、机械、人力全力救火,成功抢救了群众财产;4月,中大公路因塌陷改道损坏了道路南部植被,他自己出资26万元重新在这里栽种侧柏,恢复植被;7月,党振力送爱心给中鸡镇残疾村民李志强,现场拿出3千元人民币资助他……







方建岗在养老院的菜园子里
纳林采当村是中鸡镇最大的村子,也是全镇唯一的贫困村。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51岁的党支部书记方建刚。

2011年11月,方建刚全票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在县城做物资机电公司已经有10年之久,公司发展早已步入成熟阶段,生意蒸蒸日上,年盈利突破400万元。与他个人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乡的积贫状况,当时,纳林采当村是县上出了名的贫困村,用村民的话说,“我们村那会儿可以说是一潭死水”,全村人都靠着土地吃饭,种几亩玉米,养几只羊过生活,收入微薄,生活惨淡。

看着父老乡亲们渴望的眼睛,方建刚舍小家为大家,他将公司转让给了亲戚,毅然回村里上任支书,从此将满门心思都放在了村里。要致富,先修路。2012年秋季,他积极联系县交通局,新修通村公路5.8公里,并将之与麻瑶路接通。有了这条路,村民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县城,而之前,只有一条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县城的烂土路;2015年新修6米宽的高规格公路17.9公里,路修通后,只需要20到30分钟就能到达尔林兔镇, 大大减少了运费成本,解决了村民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



村里长期存在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经过调研,他发现其根本原因是电力不够,为此,他积极联系县电力局,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2公里,施工的3个月里,他天天跟着工程队出工,起早贪黑,从无怨言。2013年冬,由于村里抽水井太多,电力负荷不够,他再次联系电力局为村子架高压线13.3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如今,已经脱贫的纳林采当村有了更高的目标,方建刚说,“下一步,我们要更加注意村容村貌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村子绿化、亮化程度,争取成为‘美丽乡村’”!

让老人们老有所养、有所乐是他一直关心的事情。今年春天,他多方奔波,联系镇政府、驻村企业出资,将村里的旧学校翻新为养老院,并提议村委会投资温室大棚种菜,为老人们提供吃饭所需蔬菜,目前,这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养老院已经住进去老人33名。

  新闻来源:神木县新闻中心                                                                                                                                              新媒体编辑:贺佳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