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練後不要馬上進食 清晨時,機體尚未消除一夜睡眠所出現的低體溫、低基礎代謝的狀態。如果鍛煉前准備活動不充分,熱身不到位,像現在這個季節,清晨較冷的空氣會對鼻腔、氣管、食道起到暫時的降溫作用,使機體出現“冷適應”。鍛煉結束後,若馬上就吃剛做好的稀飯、餛飩、豆漿等熱乎乎的食物,會使得處於冷適應狀態下的食管黏膜層及附近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稍大些的血管,不能一下子承受過燙食物的刺激,而出現暫時性的調節功能紊亂。 因此,晨練後,不要立即進食過燙的食物,應先喝幾口溫開水,讓食道和胃有個適應的過程,避免造成損傷。 8.晨練之前先喝點水 清晨時機體相對缺水,血液黏度相對較高,而運動時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會使身體缺水的狀況加重。即使運動後再大量飲水,水進入體內參與代謝往往要經過半個小時,才能到達機體的各個組織,對於缺水的機體來說,為時較晚。 專家建議,晨練前適當補水,可使循環血量增加,血液黏度降低。但切記補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飲水過多,一次以150至200毫升為宜,以免突然增加心髒及胃腸道的負擔,間隔15至20分鍾,再補充150至200毫升。運動量大的人,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白糖。飲水能夠降低血液濃度,使動脈管腔變寬,血液循環順暢,有助於在鍛煉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 9.做好准備,防止拉傷 對於任何一種運動來說,准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准備活動,容易導致拉傷。 10.最好出太陽後再晨練 有些人喜歡天還剛亮就出家門進行鍛煉,這也是不科學的。經過一個晚上,在空氣中的汙染物比較多,呼吸了這些汙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太陽出來之後,植物光合作用增強,空氣中的氧含量增高,汙染物在空氣中進行一定的稀釋分解,空氣質量就會相對好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晨練活動,就比較適合人體的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太陽出來後氣溫回升,也可以避免冷空氣對血管的突然刺激,減少心梗、腦梗發生幾率。 11.慢性病患者小心晨練 一些心律不齊、腎功能不好、貧血和肝髒有問題的老年人都要注意最好不要進行晨練,或者在運動醫學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小運動量的活動。而糖尿病人最不適宜早晨鍛煉;有心血管問題者,建議較適宜的鍛煉時間為下午或黃昏。上午6時至9時,人體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 晨練在空氣清新的室外進行當然是最好不過,但如果天氣不好,只能轉戰室內時,一定要保證空氣的流暢,甚至還可以放些舒緩的音樂來調節氣氛哦。 了解更多請移步:安陽牛皮癬醫院 焦作牛皮癬醫院 許昌白癜風醫院 鄭州牛皮癬醫院 安陽牛皮癬醫院 許昌牛皮癬醫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