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第四排左一贺俊花) 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贺俊花的荣誉证书 导语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浓浓的家国情怀在文明家庭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川流不息的窟野河冲出神木南部的群山之后,在晋陕峡谷与黄河交汇,两河交汇的冲积扇造就了贺家川镇温家川这片神奇的土地。早在1933年这里就是神府革命老区、陕北红军神府特务队、神府红军游击队、神府县政府的诞生地。民风淳朴、礼让团结、德厚家昌、人杰地灵的温家川村有着独特的民俗传统和厚重的革命历史。 耕读传家 诗书育人 贺俊花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现场 12月16日上午,神木县委书记张生平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贺俊花。 现住神木镇神华路社区的贺俊花一家,祖居贺家川镇温家川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其婆家爷爷温亮孝老先生的倡导下,秉承“耕读传家”的理念,教育子女尊崇“诗书礼仪”的传统文化。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她们家就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把“家有黄金折斗量,不如送子进学堂”作为全家人的“座右铭”。 上世纪90年代,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由农村进入县城。贺俊花的公公温治堂从事教育工作,并继承父亲宏愿,于1999年自设“家庭奖学金”制度,教育孩子养成“能吃苦、爱劳动、讲文明、有礼貌;不讲吃穿、不乱花钱、热心公益,懂得感恩”的行为规范,并由此形成家训:“做人要诚,处事要公,为官要清,为子要孝,兄弟要亲,邻里要和,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贺俊花一家培养子女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家风家训,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开始,贺俊花家的“家庭奖学金”制度至今已连续实施了18年,这项制度影响和激励了三代人、18个家庭。在“家庭奖学金”制度的影响下,贺俊花家形成了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高年级帮低年级、大学生帮小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孩子们追求的目标一个比一个远大,表现一个比一个优秀。其中贺俊花家的两个孩子分别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在都在上海工作。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为了继续深造,又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现在,18个家庭的孩子们依样学样、比肩看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哥哥、姐姐们成为弟弟妹妹们学习的榜样,人人有理想、个个有追求。 贺俊花在培育自己子女的同时还兼顾着娘家和婆家兄弟姐妹的家庭教育。2002年,贺俊花四哥外出打工意外伤亡,四嫂是农村妇女,没文化,留下5个年幼的孩子,贺俊花便主动承担起了照料这个家庭的重担,先后培养、资助四哥家3个孩子上了大学、1个参了军。现在5个孩子有4个成家,且都有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在贺俊花家庭教育的帮助和影响下,她大妹家的两个孩子也分别从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一个在香港工作,一个在美国微软公司工作。 立规奖学 目标明确 贺俊花两个女儿暑期在农村体验生活 贺俊花为学生作讲座 贺俊花家实施的“家庭奖学金”制度,评奖标准以每个孩子的学校表现、社会表现、家庭表现分为综合成绩、单项奖励两部分。综合成绩奖金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档次,用百分制考核。单项奖励为考上高中奖100元,考上大学奖1000元,考上研究生奖5000元。每年正月初二举行颁奖仪式,奖金年年兑现,现已发出81600多元。受奖的孩子最初只有15个,分别来自8个家庭,现已增加到21个,分别来自18个家庭。“奖学金”的意义也逐渐由“家庭”向“家族”转变。这些受奖的孩子中,已有4个研究生,10个大学本科毕业生,1个在校本科生。家族中孩子们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都是单位的骨干。 贺俊花家实施的“家庭奖学金”制度,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刚开始,孩子们都小,主题是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主要强调学习;第三届 “家庭奖学金”的主题是: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志在图强,要求孩子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作用和读书的重要性;到第五届,孩子们逐渐长大,“家庭奖学金”的主题为:认认真真读书,端端正正做人,要求孩子们在认真读书的同时学会做人,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对社会有用的人;2005年,贺俊花的儿子即将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这年正月初二举行的第七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主题是:好男儿志在天下,英雄汉四海为家,鼓励孩子们走出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打拼,儿子最终选择了去上海工作;2010年,孩子们大部分上了大学,这年的“家庭奖学金”的主题变成:团结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这一大家子的大人、孩子加强团结,共同奋斗;2012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同时,寄希望于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因为这个大家庭又诞生了第四代;2014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主题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因为贺俊花大妹家的孩子已走出国门去了美国微软公司工作,融入了国际大舞台;去年举行的是第17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主题是:德成名自立,行在言之先。“现在我们有些公民的道德出现滑坡,诚信度日益下降,因此在不断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求每个家庭成员树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贺俊花介绍。今年,他们家举行的第18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主题是:遵教诲,树德育才,传家风,德耀宗荫,告诫每个家庭成员要传承好优良家风,为大家树立好榜样。 在“家庭奖学金”制度的影响下,贺俊花家庭形成了“老人示范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兄弟姐妹竞比家风”的良好氛围。贺俊花家的家风家教不仅影响了身边人,也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家风家教。2015年,贺俊花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被中宣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公公温治堂被评为“感动榆林”2014年度人物,荣获“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贺俊花当选为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贺俊花家庭又荣获“全国文明家庭”殊荣。截止目前,贺俊花已在市、县作家风家教经验报告29场(次)。 孝老爱亲 以身作则 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贺俊花全家合影 在贺俊花家庭教育的历程中,留给她最深刻的莫过于家长的示范和影响。贺俊花说,尤其孩子小的时候充满好奇,模仿力很强,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牢牢记在心里,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她说自己清楚地记得,大女儿3岁时,他们一家还住在贺家川镇上,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家里有一个小卖部,遇赶集时她会把日用百货拉到集市上去卖。一次女儿要吃罐头,她正忙着招呼客人,答应女儿回家后再吃,听话的女儿也再没纠缠。回到家后她又忙着做饭便忘了答应女儿的承诺。孩子一句“妈妈,你不是说回家给我吃罐头吗?”提醒了她,随即她一边道歉,一边为孩子打开一瓶罐头。每当谈起家庭教育,贺俊花便说,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 “溺爱、娇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作为母亲,贺俊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教育孩子从小能吃苦,她时常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在受苦、受气、受累中感受成长的不易、生活的艰难,从而提振孩子生活的勇气,锻炼孩子坚强的毅志,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多年前,她家住在城北的开发公司,孩子上学要走近五公里的路,贺俊花宁肯忍受内心的自责也不接送,还严格要求孩子们两点一线步行,按时回家,先做作业后吃饭。“由于孩子从小培养了吃苦精神,所以我家的孩子独立性很强,都会下厨做饭。”贺俊花说:“关心子女,教育子女,必要的投资是对的。但是过度的溺爱、娇惯就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从小就满足于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花的生活,容易被富裕的生活消磨掉创业的勇气和远大理想。”儿子、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四年没有坐过一次卧铺,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也没有向父母提出过任何要求。起初,两个孩子一个在浦东,一个在浦西,分别租住不到十平米的房子,一个光线暗的整天见不到太阳,一个小的只能放一张床。贺俊花去上海看到后心疼得流泪,要求儿女回神木另找工作,可孩子们却说:“我们白天上班,房子只是睡觉的地方,大了也没用。”就这样,两个孩子一直坚持到现在,女儿在上海靠自己打拼买下了房,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要说将来让子女干大事,挣大钱,即使是找一个固定的职业,衣食住行有所保障也是很难的事情。”在贺俊花眼里,适当的挫折教育、艰苦教育是必要的。 贺俊花的公公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婆婆务农,养儿育女,操持家务,付出了不少心血。在老人患病离世的前几年里,贺俊花为诊断清楚公婆的病情,独自领上两位老人去北京、上海,找专家寻求治病良方。外出看病,老人在行走、饮食、大小便等遇到诸多不便,贺俊花总会想方设法让老人打消疑虑。在照顾公公的岁月里,她也不忘孝敬婆婆,定期洗澡、定时陪护、端茶递水、嘘寒问暖都是她每日的规定动作。去年7月,公公因多种疾病去世,婆婆由于腰椎增生压迫神经,行走不便,言语不清,加之老伴儿去世心情不好,贺俊花就经常推着轮椅带老人到广场、户外人多的地方,让婆婆散心,让老人过得舒心如意。 从今年开始,为了加强家人之间的沟通,老公温亚洲每天都会在微信或QQ空间发一条有关励志的话,用“一日一语”鼓励孩子们不要放松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感恩时代回馈社会。 传承家风 树立榜样 天下大义以孝为先,凡人尽孝常怀感恩。贺俊花说:“国家虽然很大,但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只要小家文明和谐,国家才能健康发展。教育孩子不仅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更要尊老爱幼,诚信感恩。”贺俊花说,她生儿子怀孕期间住在农村,当时一心想吃豇豆饭,可家里没有豇豆,这事被一干农活回家的邻居知道了,便把剩下不多的豇豆种子送给她。后来她常说起这件事,被孩子们记在心里。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首先买了一袋大米,专程送到邻居家。贺俊花就是以身边的小事教育孩子、影响孩子,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现在每逢寒暑假,她们家都要求孩子们回农村体验生活,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培养孩子们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行为品质。这些年来,贺俊花这个大家庭不论是有工作的还是没工作的,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抗震救灾、集资办学、扶贫济困以及村里修桥、建活动室、编纂发行《村志》等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达10万元之多。 一个家庭自然形成的风气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财富,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现在,贺俊花一家人很感激父母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风,“家庭奖学金制度”18年的连续实施就是良好家风的传承。去年,贺俊花的公公溘然离世,但是留给子女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贺俊花说:“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好父辈留给我们的优良家风,树立好榜样,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作出积极贡献!” |
1482194950908.jpg (124.42 KB, 下载次数: 1609)
1482194952552.jpg (107.87 KB, 下载次数: 1535)
1482194953558.jpg (156.75 KB, 下载次数: 1563)
1482194954101.jpg (135.64 KB, 下载次数: 1539)
1482194954555.jpg (140.36 KB, 下载次数: 1630)
1482194955043.jpg (140.42 KB, 下载次数: 1609)
1482194955506.jpg (151.39 KB, 下载次数: 1616)
1482194956004.jpg (331.74 KB, 下载次数: 1577)
1482194957024.jpg (180.03 KB, 下载次数: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