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神木知事~康飞 发表于 2016-12-28 09:1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白羊肚巾历史:

这种羊肚肚手巾质地手感都好,黄土高原上的农民纷纷把它包在头上,除了春秋两季抵御风沙之外,还可以夏天防晒,冬天御寒。到了现代,制作毛巾的原材料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羊肚手巾的说法还是沿用下来。白羊肚头巾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鉴证和缩影,在其中能够领略到许许多多无法用言语传承的东西,它们和其它一些独特的东西,例如民歌、窑洞,共同构成了陕北的人文风景。流行地域陕北晋西北?太行吕梁山区。



每每看到电视电影里的陕北农民形象,总是离不开一条白毛巾,陕北人把它叫做“白羊肚子手巾”其得名大概是因为毛巾上凸出的绒线与羊肚了有几分相似吧!

自从毛主席带领红军走进陕北,建立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火种之后,象征陕北农民形象的白羊肚子手巾便随着革命的胜利而传遍了祖国大地。我敢说无论是谁,只要一提到陕北、一提到延安,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土窑洞和头扎白羊肚了手巾,面颊黑红,憨厚老实的陕北农民形象,可别小看这条白毛巾,抗战时期扎着白毛巾的游击队为陕北红军运送粮草、救护伤员,为巩固大后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实白羊肚子手巾并非陕北人的专利,晋北、甘肃、宁夏农民也扎,晋北的农民是将**的毛巾从前往后面扎,这在电影《地道战》中我们已略领过了,而甘肃一带的农民则将其叠成条扎在头上,头顶的一块露出来。陕北的农民则从前面扎,一般是将毛巾头的两头从额头两边对称地露的叫做“双龙盘头”,也有将头巾的两头从额头的一边上下出头,称之为“凤凰摆尾”,真是生动贴切,自然准确。其实聪明善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陕北人在扭秧歌时,也扎白羊肚子手巾。甚至连唱信天游时,也不忘其头上那条烙着黄帝后代重要标志的羊肚子手巾编进信天游,如“羊肚子手巾三道道篮,四妹子和我没个完,来年娶你过家门,热热闹闹把喜事办。”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变迁,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陕北的天变的更加蓝,水变的更加清,风沙正逐年减少,除了上了年龄的人还扎着白羊肚子手巾,而青年人嫌其太土气不愿意扎。但愿白羊肚子手巾作为一种文化服饰保持下来,而不会成为过去。

1482887258585.jpg (133.51 KB, 下载次数: 997)

1482887258585.jpg

1482887279310.jpg (37.31 KB, 下载次数: 932)

1482887279310.jpg

1482887279675.jpg (98.82 KB, 下载次数: 946)

1482887279675.jpg

1482887279989.jpg (141.16 KB, 下载次数: 949)

1482887279989.jpg

1482887280487.jpg (157.64 KB, 下载次数: 945)

1482887280487.jpg

1482887280908.jpg (165.02 KB, 下载次数: 943)

1482887280908.jpg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3 无聊无聊
Her-is小妮子 发表于 2016-12-28 16:4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赏你个杂碎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8444629 发表于 2016-12-29 08:3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哎呀,送给你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