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的后代姜纯哲,由庄户人家变为了姜氏庄园景区唯一的一名业余讲解员,他年复一年地带领着游客参观“自己的家”,同时希望能被更多地关注他们真实的生活。 可以说,十几年来我是看着姜氏庄园一步步从一处民宅变为了旅游景点的,因为先后去过四次了,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与新的遗憾,除了一丝感慨,更多的是酸楚。已经近70岁的姜纯哲仍是庄园的守护者,而他也十分有可能是姜氏庄园的“末代庄主”了。 驱车顺着米佳公路走十公里,然后拐向刘家峁就能看到姜氏庄园那高大的城墙与圆柱状塔楼。说实话,这么些年的旅游开发,对姜氏庄园的外部交通及城堡外观均未做大的改动——这大概是不幸中的万幸,而文物保护单位对庄园内部的小型翻修则不断。这种“抢救保护措施”在姜纯哲看来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偏院里最深的那口窑洞里面塌方得厉害,不但不敢住人,连作为储藏室都觉得不安全。而靠开发姜氏庄园旅游收取的参观门票的钱,并不会用于帮他家修葺窑洞。 在这个熟悉的小院儿里,我依稀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姜氏庄园时,与他们一家三口同吃同住的情形。那时姜纯哲的儿子还在念中学,就坐在作为卧室的那口窑洞的窗前炕上写作业。姜纯哲带我们在庄园里上上下下转了个遍,从水井讲到马厩,从粮仓讲到学堂,从月亮门讲到地道,从院子当中的凉桌讲到庄园顶部的女儿墙……那个午后,姜纯哲的老婆在厨房里忙了好久,最后为我们每人盛了一大碗的豆角土豆饭,虽然只是简单的蒸炒,但足以让我们吃得啧啧称叹。 原先,整个姜氏庄园都是姜家祖先的,但经过了土改等一系列政策调控后,将整个庄园分给了十几户人家,姜纯哲家也只不过是其中普通的一户罢了。姜纯哲家窑洞内的布局几乎是上百年未动过的,连柜子、灶台、炕等等也都被一直沿用着。 无论是房产还是家用,它们在姜纯哲的介绍中都带着浓重的“归属感”,但这一切他儿时的记忆,都无法还原当初这座城堡的第一任主人姜耀祖在此生活的状态。唯独城堡正面门额上的石刻“大岳屏藩”这几个字,是姜耀祖最直接的遗存——他的亲笔题书,意为依恃高山抵御入侵者。其中“岳”字代表姜海岳(姜耀祖字硕甫,又名海岳),“藩”字代表姜耀祖的长子姜树藩(又名姜辅文,字“介屏”),“大”作为形容词,喻示“福泽子孙,荫庇后人”。 在后来的旅游推介中,姜氏庄园一步步走进游客的视野,姜纯哲也就由庄户人家变为了姜氏庄园景区唯一的一名业余讲解员。他年复一年地带领着游客参观“自己的家”,同时出售一些自家加工的特产。百十块的讲解费并不高,更多的人其实是想来看看他这个“活化石”的生活。而如今,上了年纪的姜纯哲和老伴已经没有体力再下地干农活了,儿子也在西安找了份工作,庄园里的邻居们多数也外出打工了,整个姜氏庄园表面上又回到了他的“管辖”范围,实际上都如他哥哥的情况一样,本人并不生活在这里时,将窑洞交给姜纯哲打理,毕竟无论产权属谁家,它们的确都是姜氏庄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缺水的陕北,其实已经将自来水引进了姜纯哲的家里,但他总会饶有兴趣地带着游客去参观甬道尽头的那口“水井”。井水似百年前一般甘洌,只不过没有多少人愿意摇起那架辘轳了,我们只能祝愿清流常存。 临别时,姜纯哲拿出一本厚厚的家谱,指点着上面本家的信息并不忌讳我们的拍摄,反而更想通过各类的报道,呼吁社会各界对他家这座城堡式庄园给予关注与保护,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希望。 (据说2016年该景区有一段时间已停止接待,进行整修)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行车线路 米脂县城(米佳公路)—10公里—张家岔Y字路口—6公里—姜氏庄园 里程:单程约16公里 |
1483922681304.jpg (130.72 KB, 下载次数: 816)
1483922682579.jpg (232.52 KB, 下载次数: 822)
1483922683070.jpg (162.76 KB, 下载次数: 816)
1483922683578.jpg (264.81 KB, 下载次数: 799)
1483922684371.jpg (226.98 KB, 下载次数: 844)
1483922686423.jpg (156.7 KB, 下载次数: 818)
1483922686929.jpg (137.87 KB, 下载次数: 812)
1483922687361.jpg (148.19 KB, 下载次数: 797)
1483922688139.jpg (121.46 KB, 下载次数: 8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