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人社部近日联合发布了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药价要降、诊费要升的“亮点”迅速成为“热点”。 叫好者说此举有助于缓解大医院看病拥挤,可以增加医生的收入,解决“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类比有些牵强,谁见过拿剃头刀的要红包?)脑体倒挂问题……乐观者说:是解决“看病贵”的开始,医疗服务应有提升……悲观者担心:药价没有降下来而诊疗费却借机涨起来…… 而冷静者——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中心研究员李宪法则说:价格改革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难题,因为价格不是和费用直接对应的。手握处方的医生只要在处方上进行稍微的调整,就会“消化”掉药品降价的效果。 其实很多人可能都错了。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疗领域的变革确有关联,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不管手握处方的医生在不在处方上进行调整。 三部委的这个意见,全国恐怕有一个地方民众的议论热情是不会很高的,那就是陕西神木——享受免费医疗的人,谁还犯得上跟你细抠各项收费的比例? 所谓“看病贵”,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贵,富裕阶层可能觉得中国看病太便宜了,于是到医院大派红包,以至于一些医护人员养成习惯;而另外的阶层看一次病几百元、几十元甚至几元钱的药费都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你怎么掴打医院,“看病贵”都将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当然,各地经济情况不同,不可能立即都像神木那样完全免费。但设想一下,如果各地都有完善的社保体系,让社保主管部门直接跟医院打交道,患者交付适当的自费部分就走人,还会有那么多人对医疗领域的风吹草动高度关注吗? 医院涨价也好降价也好,只要社保跟得上就无所谓。 就目前来看,药价降、诊费升,对患者最好的结果大概就是背着抱着一般沉了。更令人担心的恐怕是另外的问题:最近有报道《油电水气集体涨价 专家称通胀预期非常明显》称:油电水气等基础价格涨价来势凶猛,结果会不会引来中游、下游产品跟风涨价,从而推倒通胀的多米诺骨牌? 诊费调整,或成“集体”之外的又一助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