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xiatian. 发表于 2017-2-26 17:23:3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xiatian. 于 2017-2-27 15:12 编辑

    二月二剃龙头,农历的二月二这天都有剃头的习俗,寓意鸿运当头,这天剃头今年会有好运。在那个发廊还没有遍地开花的时候,乡亲们理发的活计,就由剃头匠来做。他们借助推子,刮刀,剪刀,梳子等简单工具,师傅按照客人要求,十指运动,20多分钟后,由长变短,耳目一新,耳鼻顺畅。

韩师傅家的招牌掩映在古老的建筑中
韩师傅从1995年就开始理发,至今已经21年了
韩师傅介绍,理发的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
过满月开始就在她这儿理发了
韩师傅的理发室,男女老少的顾客都有,大家都相信她的手艺
52年的竹椅,荡刀布也不知换了多少块

    从钟楼向南走,在老建筑的掩映下,老旧的招牌很容易被人忽略掉。在不足30平米的门铺里,一张老旧的理发椅放在中间,相对而立的墙上镶嵌着两面宽大的镜子,椅子上坐满了排队理发的顾客。只有那些陈旧的工具能证明这门古老的技艺。





    韩师傅今年50岁了,当初她的公公婆婆就从事理发这一行当,她过门后公公婆婆就把这门看家手艺传给了她。现在每天来这里理发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大部分都是老顾客,有专门从大柳塔赶过来找她理发,他们都相信韩师傅能理出他们想要的样子。


    店里摆着的竹椅,它的岁数比韩师傅都大,竹椅在她公公婆婆理发的时候就摆在店里面,就是让排队等待理发的客人坐着的,后来,公公婆婆把这门手艺连带这把竹椅一块传给了她。现在,这把竹椅仍摆在这里每天迎来送往,见证着韩师傅这20多年的风雨历程。韩师傅笑着说“这都是她的老伙伴了”。这把老式理发椅也是当时韩师傅准备开理发室的时候从别家理发店里买来的,此后,韩师傅的客人都是坐在这把椅子上“从头开始”的,理发椅上斑驳掉落的漆皮诉说着这陈旧的技艺。韩师傅的店还延续着以前剃头店的摆设,传承这古老技艺的魅力。






    给顾客刮胡子,韩师傅先是把剃刀在荡刀布上来回地荡几下后,这才开始刮脸、刮胡子。狭长的荡刀布,黑漆麻乌的,泛着锃亮的光。荡刀布挂在泛黄的门框上,韩师傅躬身弯腰,一手牵荡刀布,一手掌刀,在磨砺已久的荡刀布上来回翻飞,发出的“啪、啪”的声响,剃刀寒光闪闪,锋芒尽露。要知道剃头匠的手艺全凭一把剃刀,三分磨七分荡,荡刀布是剃头匠的法宝。韩师傅说:剃刀全靠这荡刀布来打磨。这块荡刀布磨损的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模样了,据韩师傅介绍,以前荡刀布都是真牛皮的,好用且结实。现在,她只能用早几年前存下的帆布材质的荡刀布代替了,如今市面上已经买不到荡刀布了。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韩师傅的店里现在每天平均能为二三十个人的理发,这几天人更多,一天能来四五十个人。虽然人多,但韩师傅对手艺从不含糊,就算后面排队的人再多也要给理好,用韩师傅的话就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理发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特别是刮脸,不仅要刮得干净,而且还要舒服,先在脸上抹上一层肥皂泡沫,再用刮胡刀将表面的胡须刮干净,然后用热毛巾热敷一段时间,最后再用另一种刀具将胡须根部做更细致的清理,这样刮完之后,通常三四天摸不到胡子茬,非常干净。“这些技艺现在都没有人学了,也没有人愿意学了。毕竟做这行赚不了钱,现在理一下头10块,在以前,理一下才3块。”韩师傅微笑这告诉我,她收过几个徒弟,但是都没有人坚持干这个行当。








    韩师傅已经在这干了20多年,随着老城一块见证了神木的飞速发展,但是,现代文明和商业社会的冲击,让神木老城区渐趋于消亡。一条几百米的百年老街,在神木坚守着最后的老城故事,这条被岁月斑驳的街道,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欢乐青春记忆老年生活,韩师傅已经听惯了周围邻居做饭时锅碗瓢盆的声音。现在老城区说要拆迁改造,我问韩师傅如果老城区拆了,您和您的理发室怎么办?韩师傅说:到那时在看吧,说不定,这拆了,我也就干不动了,可能就不干了吧!





  逐渐在记忆中褪色的老行当,剃头这个传统行业日渐凋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些“老土”的技艺已被时尚潮流的染烫所取代,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淹没或者失传。但是请铭记这个曾经带给千家万户便利的手艺,虽然时代已经走远,但不要让记忆也随之一起老去。

IMG_0187.JPG (354.35 KB, 下载次数: 181)

IMG_0187.JPG

IMG_0140.JPG (260.05 KB, 下载次数: 186)

IMG_0140.JPG

IMG_0032.JPG (243.77 KB, 下载次数: 192)

IMG_0032.JPG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3 无聊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