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很多人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施展出来,还记得2004年最初涉足室内设计行业的时候,就接触了不少的 设计师,无论哪种方式的交流,但凡谈起设计师品牌包装,多数人都会面露不豫。在他们看来,设计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还保 留着一些艺术的清高,即使迫于现实而不得不打折扣,要这么赤裸裸地谈论纯商业化的“包装”甚至探讨如何“包装”自己,还是 难以启齿的。西安诺可可网络公司,专注个人品牌推广,为客户提供专业网络营销的解决方案。你专业做设计,我专业做你的品牌 推广师。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情况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虽然大家还是对“包装”一词没有好感,但如果换用“打造个人品牌 ”、“塑造个人形象”之类的语句,绝大多数设计师们都能接受和认可,并且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设计师自我“包装”势在必行 一位从事设计20余年的曹海涛对设计师品牌塑造也很有感触,曾多次在各种讲座和访谈中呼吁设计师加强对自己的包装。他表 示,他的团队曾为一家全球连锁酒店做方案,甲方虽然对设计本身非常认同,但考虑到设计师没有知名度,最终还是拒绝了合作。 这件事说明,依照中国设计师传统的、清高的、幕后的职业模式,要想做强做大相当困难,于情于理,都应该转换思想,引入现代 的品牌包装理念。 网络“包装”将比其他方式更重要 近几年国内设计师水平提高很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于是笔者也经常在各种设计活动中听到类似“xx项目花大价钱请国外 的设计师来做,效果不过如此,我们国内一线设计师去做可能还更好”的议论。越来越多人开始像一样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始 尝试推广自己。 当下设计师们最常用的品牌推广方式有4种——参加比赛、参与论坛/讲座/演讲、发表专业文章、出版著作集。国际室内建筑师 与设计师理事会大中华区副主席罗锦文一直认为好的包装是设计师成功的第一步,而通过国际性设计赛事和学术论坛来打造个人品 牌是在业内树立威信最好的途径,“设计师孤芳自赏是不行的,要让行业认识你”。至于出版著作,近两年也为大家所热衷,仅刚 刚过去的4月,戴勇的《陈设 生活智慧》、黄志达的《安毕恩斯》、刘卫军的《空间魔术师》等就相继问世。 同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人习惯上网搜索信息,甲方和业主们寻找设计师合作也不例外,网络推广成 为迅速崛起的第5种设计师品牌包装模式。如果说前4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业内人,那么网络模式就能让更多普通人认识和了解设计师 品牌,为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客户。 美国最负盛名的住宅室内设计网站AVA LIVING的CEO大卫.巴斯特.帕金斯不久前在深圳某论坛做演讲时就提到过,进入全球化时 代后,设计师要改变原有的生存模式,充分运用网络的力量。 “通过网络,让大家知道你是谁,与大家分享你的思想、建立你的 fans群,让来自全球的更多客户主动找到你”。 可喜的是,大家对网络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据笔者观察,虽然不少人还保留着像画家一样“更青睐纸张和手绘感觉”的 习惯,但当前多数设计师已经对已经使用网络工具如电邮,QQ还有CAD绘图软件等有所了解,一些年纪稍轻、思想开放的青年设计师 甚至对博客、网上论坛、聊天软件运用纯熟,例如孙克仁等设计师在诸多设计类专业网站上频频露面,黄志达等人的博客经营得也 不错,关注者众多。 总而言之,不管用哪种模式,设计师自我“包装”是必须的。当然,这种包装并非脱离现实、夸大其词去粉饰自己,而是指在 脚踏实地提升设计水准的同时,让大家知道你的名字,知道你的努力。以往在艺术界(尤其是绘画界)经常有某人死后其作品才为人 所知晓并热捧的案例,室内设计是大众化的艺术,不需要这样凄苦的孤芳自赏。大师,就该是当代的大师。西安诺可可网络公司, 专注个人品牌推广,为客户提供专业网络营销的解决方案。你作业做设计,我专业做你的品牌推广师。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