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学员 提前安排徐海星谈父亲 《好声音》首期播出的节目中,女学员徐海星对父亲身故的讲述,不仅让刘欢潸然泪下,也感染了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而引出这段讲述的关键一环,就是杨坤对徐海星的反问:“那你爸爸来了吗?”陆伟直言,这正是栏目组精心设计的结果,“我们前期策划时一致认为,徐海星的故事很可能是首期《好声音》最大的亮点。”故事有了,如何让徐海星自然地讲述,成了栏目组最大的难题,“如果让她在舞台上直接说父亲去世了,就显得节目太刻意了。”最终栏目组做通徐海星的工作,让她隐晦地说出“我觉得爸爸也来了”,由此引发了她感人至深的讲述。陆伟直言,已播出节目中学员讲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确实是栏目组安排他们说的,“这是一种追求节目效果的必然考虑,如果不引出故事,选手给观众的印象一定不会如此深。” ![]() 搞定导师 只能提示玩“暗战” 陆伟告诉记者,为了节目效果搞定选手并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搞定评委,“4个机位直接对准导师拍表情特写。你的情绪必须得是真实的。”但是为了引出好声音以外的好故事,栏目组还必须以评委发问为“导火线”,因此必须处理得相当巧妙。陆伟还以徐海星举例,“第一场录制前,栏目组给导师们递了发问时的“建议提纲”,“上面大多是‘你多大’,‘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常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特别设计的‘你的父母来了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这么处理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导师们觉得问题是有针对性的。甚至,这份‘提纲’我们必须在第一位选手出场前就给导师,而徐海星却在第四个出场,以显示我们不是针对徐海星设计的问题。”如此“处心积虑”地设计,陆伟直言就是不想引起导师的反感,“你要知道,这4位导师都是很正直,也很有个性的。如果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设计’,可能就撂挑子了。” ![]() 陆伟告诉记者,这样精心设计下,现场却还是出了一点事故。当徐海星对刘欢说出“我的父亲特别喜欢您”时,忘掉了“提纲”的刘欢只是回答:“谢谢你爸爸。”陆伟说,当时他们栏目组成员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了,“如果没有其他导师接茬,徐海星的故事就引不出来了。”好在,杨坤想起了提纲上的问题,问:“你的爸爸来了没有?”徐海星给出了“安排”好的答案:“我觉得爸爸来了。”这时,率真的那英下意识地反问出最为关键的问题:“你觉得?”“这三个字一出,我们长出一口气,知道‘设计’成功了。”最终刘欢潸然泪下,“这个完全不是设计的,对我们来说是个意外,但却是‘意外之喜’。”他透露类似的意外之喜还有“第一期节目中学员黄鹤上台脱掉高跟鞋,光脚唱歌,这是我们设计的,但没想到那英也把鞋脱了,这也完全是个意外。”他透露,4位导师直率的性格确实为节目的火爆增色了不少,“我们之前没想到一贯‘学院范儿’的刘欢可以这样温情脉脉,也没想到杨坤能够这样放低姿态,真情流露。4位导师私交很好,在舞台上既有配合,又有‘掐架’的场面,完全达到了我们之前的预期效果,甚至有所超出。” ![]() “如果真想煽情,栏目组招儿多了” 近一个月来随着节目的热播,早已有网友对《好声音》“疑似设计”的诸多场景进行了质疑。对于“《好声音》过于煽情”的质疑,陆伟解释道,尽管一些选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有泪流满面的场面存在,“但我们始终坚持传递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草根选手为了梦想拼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爱与传承、学员与导师之间的真情流露……”他直言,如果从技术环节上出发,想让选手痛哭流涕其实相当简单,“在现场那样的情绪下,只要我们开点煽情的音乐,再在提问环节加以诱导,选手的情绪一定会失控的,但那绝不是《好声音》想达到的目的。”而对于一些网友对选手刻意隐瞒演绎身份的质疑,陆伟透露,《好声音》并没有强制性地规定选手必须在报名时来个“大起底”,而节目呈现的部分也与导师的提问有关,“我们对导师的提问只有建议没有要求,导师基本都是自由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导师也许不会问选手从艺经历之类的问题,这不代表选手或者节目组刻意隐瞒了什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