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卿再世相逢日 ——读诗札记一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仓央嘉措 到底有没有来世?这是个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的问题,但却也是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如果有来世,那么必然也就会有一个前世,但很显然,我们对于前世没有一点记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有这样一个前世,也与今生的我们无关。照此而言,即使有来世,也同样与我们无关,前世和来世的你我,已非今生的你我,那时的苦与乐也自然与我们无关了。 但古今中外的宗教都喜欢用来世的苦乐来劝诫今生的人,以前世的恶因来解释今生的恶果,以来世的善果来劝戒今生的善因,这种做法倒可以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但这种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不论是积极也好消极也罢,只要它能够影响人,我们便需要从人自身去寻找原因。宗教之所以能够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追随,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人类某些最本质的东西。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确如此,对于任何人,不管其贫富不论其贵贱,都不可能事事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无可奈何的事太多太多,今生无望,托于来世,这是符合人的本质要求的。宗教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这种要求加以引导,世间教派如林,或优或劣,在此不做评论。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对于一个身不由已的僧人来说,此生此情,如何消受?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但愿来世不为僧,做一多情少年,与卿共此良缘! 我想他是很清楚来世的虚幻的,天下所有人大概都知道,但太压抑的人生终归需要一些可以供人放松的场所,即使明知是虚幻的。 仓央嘉措遇到的是身份的限制,世间之人遇到的是其他各种各样的限制,其事有不同,其情则皆然。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