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8点多,神木大保当镇发生一起悲剧,有一4岁男孩不慎从小区5楼掉下,当场没命。据了解,家长没注意,孩子一个人翻上窗户结果不慎掉了下来。等救护车赶到后,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大保当派出所民警来现场后,孩子已被救护车拉走,民警调查了现场。
网络配图
在我们身边,因为家长不留心孩子发生意外的案例屡见不鲜:
2016年1月3日中午,在西安打工的肖女士带着6岁大的女儿和不满4岁的儿子豪豪到位于咸阳世纪大道上的海泉湾温泉世界玩,当天下午5时,当她准备离开海泉湾时,却找不到儿子豪豪的踪影,找寻一个小时后,发现时孩子已没了呼吸。事发时,肖女士的孩子从池子的一边往中间走,没走多久就开始挣扎,而大约三四米远的地方就是肖女士,但是当时她是背对着孩子看手机,并没有发现异常,随后孩子挣扎了有三分多钟慢慢沉入水里。
2017年1月1日16点30分左右,在升平小区,正定四路与正定五路的交叉口附近,一辆红色轿车自南向北行驶时,撞到了一位五岁半的男童,男童被卷入车轮底下,形成碾轧,当场受伤。
2017年4月23日上午,河南某地一男子带着2岁左右女孩在银行营业厅办业务。男子办完业务整理东西时,孩子独自走到填单台边欲取物品导致其倾倒砸下,孩子当即被医院救治,然而在转院途中不幸身亡。
2017年4月23日西畴县兴街镇4名儿童在畴阳河溺亡,经警方调查逐步确定为意外,目前4名儿童尸体已经找到。
据WHO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44岁以下人群的第一死因,尤以14岁以下儿童、少年更加突出。少年、儿童的心智、身体机能尚未成熟,难以识别与判断意外风险,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全球青少年和儿童生命与健康的第一杀 手。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为孩子充分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现笔者将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整理出来,供家长们参考:
【室内篇】跌落是孩子安全的头号**
跌落:★★★★★
有调查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在家中遭遇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儿童受伤害的类型主要以跌倒、坠落为主,占所有伤害类型的90.53%。跌倒和跌落一样,也是侵害孩子安全的头号 杀 手,跌倒伤害主要是因为家中存在“地雷”,比如,家具的尖角、地板太滑等。家长不妨从孩子的高度来看世界,替他排查可能碰触到的“地雷”。“除了防撞措施,家长还要特别注意沙发、床周围的地板上是否有随意堆放的物品,比如电源插座等。不少孩子喜欢在床上蹦跳玩耍,当他不小心从床上跌落时,身体很容易撞到地上的物品,而加重伤害。

应对措施:
ღღ 窗户(尤其是高层建筑)要安装防护栏或者窗止窗锁。
ღღ 让任何孩子可能攀爬的家具或其他物品远离窗户。
ღღ 阳台门、窗户掩上后要立即锁住。
烧烫伤:★★★
夏季穿着较单薄,这增加了烫伤的可能性,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粥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生烫伤要用流动水冲洗伤口,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并及时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应对措施:
ღღ 不要使用桌布,防止儿童拉扯桌布倒翻热汤。
ღღ 炒菜时成人离开灶台,要及时将锅子把手转向里侧。
ღღ 给电吹风、电热棒等贴上警示标志,帮助孩子主动识险。
误食中毒:★★★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里没有妥当放置的药物就成了孩子的安全威胁。有调查显示,在儿童中毒事件中,一半以上是误食成人药品。

应对措施:
ღღ 收拾好家中的药品和洗涤剂等有毒物品
ღღ 把药品醒目的外包装去除,以免引起孩童的好奇。
ღღ 要把药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坠物:★★★
坠物风险主要就是预防家具和家电的倒落。比如,平板电视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坠物风险,当它没有被挂在墙上或背后有牵引绳固定时,孩子很容易就能推倒它。这时候,它就会翻倒砸伤孩子。

应对措施:
ღღ 空调柜机安置在墙角,顶上不要作为收纳区。
ღღ 平板电视最好挂在墙上固定。
窒息:★★
窗帘的带子、小物件、衣服的拉绳、果冻,花生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窒息伤害。父母要及时清除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ღღ 严格按照玩具上标注的适用年龄来购买和使用
ღღ 果冻,花生等食品放在孩子不易接触的地方,三岁以下孩子不应吃果冻。
触电:★★
孩子越小,会发生触电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家中低处的插座。

应对措施:
ღღ 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
ღღ 告诉孩子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室外篇】溺水交通事故猝死威胁未成年人生命
溺水:★★★★★
不少花季少年因河道内“游野泳”而失去生命,不仅湍急的河道会张开大口吞噬年轻的生命,如果缺乏安全意识,游泳池的一池碧水同样潜藏危机。

应对措施:
ღღ 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
ღღ 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危险地段洗东西、钓鱼虾等。
ღღ 不私自下水游泳。
ღღ 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游泳。
ღღ 发现同伴溺水,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施救。
交通事故:★★★★
有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孩子明确表示自己曾有过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力的步行行为,听音乐、发消息、玩游戏等行为威胁着青少年的出行安全应对措施。另外曾发生过有学生骑车带同学出行,结果撞上集装箱卡车的悲剧,根据规定,不满12岁的孩子不能骑车上路,不满16岁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而骑车上路更不能载人。

应对措施:
ღღ 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ღღ 不在行走或骑车时看手机,不在马路边或停放的车辆后玩耍打闹。
ღღ 不要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坐副驾驶座位。
ღღ 不要让未满16周岁的孩子驾驶电动自行车。
动物咬伤:★★★
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潜伏期很长。夏天孩子们在外玩,请务必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些猫狗,不要和孩子招惹猫狗。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就医打疫苗。

应对措施:
ღღ 让孩子远离猫狗等动物,不要招惹猫狗。
滞留车内:★★
很多把孩子“忘”在车里的家长,事后都追悔莫及。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

应对措施:
ღღ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拐卖诱骗:★★
拐卖和走失儿童,是目前社会各方都极其关注的话题。目前拐骗儿童犯罪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且趋于城市化、社区化。有孩子的家庭,多关注这方面新闻,各地公安部门会总结预防帖子,全民普及防止拐卖事件。

应对措施:
ღღ 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
ღღ 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无暇照顾孩子时,把孩子交给可信赖的亲朋好友
ღღ 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ღღ 给孩子佩戴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
ღღ 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ღღ 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带孩子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ღღ 教会孩子遇事打110电话求助
ღღ 孩子能说话时,教会孩子背诵家庭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家庭成员的名字
ღღ 教会孩子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