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供养等民生工程的实施让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也让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我县始终将民营经济发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将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实施了各项民生工程,通过民生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激发了潜藏在群众中的民营经济的潜能和活力,使民营经济、民生建设得到共同发展,成为打造“幸福神木”的强大引擎。 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 十大惠民工程投入财政资金13.5亿元 去年,县上实施“白领派遣计划”、“民营经济县长联络员”、县级领导包抓产业项目、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等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鼓劲扬帆,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干部挂职实施4年来,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40亿元,办起各类实体300多家,用工上万名。金融支持力度空前加大,**设立5000万元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生产性项目借款3.8亿元、政策性借款3亿元、担保借款3000万元,扶持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24家,带动各类投资125亿元。2009年,全县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实现产值247亿元,实现税费收入30.9亿元。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9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193户,累计分别达1930户和17162户,新增就业6500人。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并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 按照“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原则,去年全年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济困、交通、人居、安全” 十大惠民工程中投入财政资金13.5亿元,其中财政直补资金7.09亿元,人均1688元。其中,免费教育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惠及8万名城乡学生;全民免费医疗累计救治住院患者29586人,报销医药费1.16亿元,月均1167万元。 “三个支持、一个保障”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 经济发展成果为民生工程建设护航 今年,我县继续把民营经济发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做好“三个支持、一个保障”。一是政策支持。研究出台《神木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二是人才支持。继续实施干部挂职、白领派遣、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工作;三是金融支持。通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覆盖面广、机动灵活的融资体系,激活县内资金,服务好中小企业发展。四是环境保障。举办第四届民营企业博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落实好县级领导包抓产业、包抓项目责任制,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或投产达产。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继续实行贷款贴息、营销奖励等扶持措施的同时,设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新技术研发。 县上将继续做好三个层面的保障工作,实施好2010年度“十大惠民工程”。 一是提高标准、动态管理,确保低保、特殊人群救助等各项保障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人群。今年,县中心敬老院启动运行,并抓紧建设区域性农村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建成10万平方米经适房、4.6万平方米廉租房。二是进一步完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加强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新建县医院住院楼,同步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完善预防体系;实施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三是继续实施好十二年免费教育,新建大保当中学,并做好幼儿园等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维修改造,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扶持自主创业,并协调中省企业录用、开发公益性岗位招录等方法扩大就业岗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