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孵32 于 2017-5-25 08:18 编辑 年过30,浑身的不自在。 20多岁时以为十年后的自己将会身怀七十二变,勇闯八十一难,真经取完大业已定,天天面朝大海,把酒聊欢,好不快活。 现实是,该涨的都降了,该降的都涨了,五指山越压越重。 一个个发福滚圆油光满面,体力不行了,酒量倒退了,碎事没完了,血压升高了,观念落后了,玩心消失了,白头发也一根根的冒了出来。 人过30,就像抽了一签,上书四字:诸事不宜 大凡 35岁 公务员 作为老腊肉,经常对小鲜肉喊话:我要是还年轻,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斩妖除魔,大圣齐天。 牛逼吹完,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 有一位老同事,半辈子写稿子服务领导,临退休前哀叹:我这辈子就是写八股的命了。 不幸的是,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给领导写稿。 有时候抬起头,仿佛看到年迈的自己朝现在的自己招手,吓的一身冷汗。 有一次朋友说:我们两个同时辞职,在社会上打拼,你敢吗? 我嘴上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这点事算个屁。仔细一想心里是真怕——我不是二十几的毛头小子,眼看马上奔四的人了!我出去能干神马? 我每天考虑的是站队、关系,晋升,别人考虑的是市场、客户、服务,感觉自己的思考空间越来越窄,对新鲜事物不了解,也就失去了兴趣。 如果没有这金钟罩铁饭碗护着,裸辞奔社会估计是一副难堪。 工资是稳定,近几年都在上涨,但孩子要教育,老婆要美丽,一年也剩不了多少。 这辈子就这样了?确实心有不甘。 小勇 32岁 国企 95后杀入职场,90后老泪纵横感叹中年已至,80后要死的心都有了。 论经验和能力,我是比年轻人稍强一点,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要缩短和你的差距,用时越来越短。 他们很容易知道你知道的东西,甚至有更多更新颖的玩法。 国企现在也是要提高效率,甩掉包袱,谋求市场利润的。 整个集团合同制、派遣制、外包人员数不胜数。作为合同工,以前的日子是不错的,但现在基础岗位全部划归第三方公司,大量派遣造成连续几年裁员,以前轮不到的脏活累活,现在都是我们干,工作量陡增。 也在招新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血液。 除非快速上升或者拿着可怜的薪水平淡耗日子,还要忍受随时可能的降薪。 所谓元老?越来越成为清退的对象。 压力大,很焦虑。 婉丽 34岁 民企 职场女性,做妻子、做母亲、做女儿,各方面都想照顾到,偏偏时间不够,一支蜡烛几头烧,最终快烧光了自己,却依然摆脱不了对职场的无奈、对家人的亏欠。 精力、体力、容颜都如流水逝去。 参加过两次闺蜜父母的葬礼,回来后心慌的厉害。 我们的社交活动,暴露了年龄。 想想曾经也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现在却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面对父母的衰老。 现在的自己挺能忍的,吃什么用什么不要紧,单位里受了委屈,和老公吵了架,擦完眼泪还能挺住。 奋斗目标主要为了孩子。 大人拉着自己的孩子发足狂奔,你都不敢四周观望,差一秒别的孩子可能就跑远了。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想给孩子最好的起点,起码不要和别人拉开太大的距离。 孩子将来要拼爹可能有困难吧,还是要靠他自己,我们给到的是让他有能力自立、自强。 最大的梦想就是不用工作不用挣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呵呵,也就是想想。做全职妈妈看起来很美,其实身心更疲。 女人还是要自强,最起码想给孩子报个辅导班,自己花钱做主就行了。 真的是看重什么,焦虑什么。 孩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焦虑。 家强 32岁 创业 毕业前两年,就开始做不入流的市场工作:当过导购、卖过保险、搞过保健品、理财产品,溜到非主流大学的宿舍推销过学历教育。 业绩都不差。 于是意识到,再烂的产品,销售方法得当,总有人会买单。 就此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开过餐馆,倒卖过服装,办过广告公司。 那几年煤炭价格上涨,压上全部身家合股买了个小煤矿。 有一段时间,虚荣心膨胀到了极点,每天进账有近一万。 没过多久,煤矿整顿+煤价下跌,后来就被大股东坑了,过程不细说。 所有的钱都灰飞烟灭,还有一些亲戚朋友的债。 卖了房、车,先给亲戚们还账。 自己身无分文,老婆孩子都不待见。 每天抽3盒烟,整宿睡不着觉。 觉得还应该有机会东山再起。 做梦都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豪迈。 梦醒了,怅然若失。 林肯说,三十岁之前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 然而,30岁以后的这张脸,写满了压力和焦虑,长的一点都不美。 人们赋予了30岁太多的意义,仿佛这样的年纪应该是成功的终点,此时不成功,就是毫无作为的人。 事实上,说成功还太早,这仅仅是焦虑的开始。 那些后浪拍死前浪的焦虑。 那些温水煮青蛙的焦虑。 那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那些大业未成心未死的焦虑。 财富、事业、教育、婚姻……人生各方面的危机接踵而来。 年龄30+,真的是无解的难题吗? 年龄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十而立,重点在“立”。所谓立,不是成立、竖立,而是自立自省。三十岁的人,经历过幼稚荒唐,开始懂得反观自身,剖析不足,寻找内心的方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模样。 自我发现,是所有成功的必备前提。 年龄,是数字,不是负累,更不能代表人生的长度和宽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倘若你的人生还有20年,现在奋勉,到死也能活出自己的模样。 倘若人能过百,不过是一年一年又一春,余下的时光又有什么惊喜? 因为年龄自暴自弃,哀叹时世,是对自我最大的麻痹。 不是已经三十好几,是才三十刚过,人生的起色应该刚刚开始。 我们对于痛苦的认识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可得,就有苦。 小时候我们丢了心爱的玩具会大哭,成人后因为工作生活的瓶颈会焦虑,这两者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眼下的痛苦并不是特例,它和过去、未来的痛苦一样,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每个阶段都有的常态。 所以,没有必要放大当下的痛苦,放大个人的痛苦。 要认识到苦逼经常有,人人皆遭遇。 人生需要看远一点 40岁在中关村拉着板车卖旱冰鞋、电子表的柳传志,42岁蹬三轮走街串巷卖冰棒、文具的宗庆后,绝对不是想干一辈子的小商小贩,他们是用憧憬与抱负,来消减眼下的苟且。 人,多少需要一些宽广的气度和望远的眼光,不要用静止的维度看问题,以为此生已定。 事物都是在运动中发展前进的,这是物理的大势,也是人生的大势。 跬步不停,终可以向远。 眼下的坎坷,都是向上的基石。 主动出击 焦虑是因为失控,很多东西不尽如人意,又难以止损。 止损与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 在思想上修炼自己,在技能上创造可能。 30多岁的人,思想的准备逐渐成熟,比如: 曾经我认为人脉是跑出来的,经历人情冷暖,才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最好的人脉。 曾经谈利益感到虚假恶心,现在才明白,在功利的社会,谈钱其实是遵守规则,交往透明,让人安心的好事。 愈加成熟的思想,支持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多年的东磕西碰,更让我们感同身受,懂得成长的可贵。 此时学习,才能做到真正的用心专注。 事半功倍,独当一面,其实指日可待。 交给时间 当做好自身,有些问题还不能解决,就不要焦虑了。 把无奈交给时间吧! 30多岁,远不是休止符,下一个变奏和高潮才刚刚开始。 30多岁,不必过度在意所谓的“转折点”,转折也罢,停歇也好,只要心不老,终究在持之以恒的前进。 给30多岁的你多一点信心,给30多岁的你多一点安慰。 你很好,还会越来越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