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34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农场忆事

阅读数:2425  |   回复数:27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7-6-7 09:29: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陕北风情1973
农场忆事
2015-03-08 19:22:3757
农场忆事〈1〉1977年从横山羊口子农场,搬家到神木的一个叫水磨河的村子,那年我四、五岁了,跟着爸爸、妈妈还有外婆以及哥哥姐姐,一住就三年。那里有一个大型猪场,四周长满了沙蒿林和沙柳。到处都是黄沙,村落外边是许许多多的庄稼,最近的一个乡政府唤作麻家塔。记得有一年妈妈攒了三个月工资,带着我去给县医院工作的爷爷买了一块梅花手表,在供销社给我买了一颗乒乓球和一本小人书《龙岩的故事》。过了若干年,爷爷还说这块表走的很准。水磨河,山清水秀,我就像跟屁虫和妈妈赶着毛驴车拉水,摘熟透了的杏蛋蛋吃!到了冬天,爸爸给我做了一个小冰车,吃过饭后,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滑冰,可好玩了。有时直到外婆喊着回家吃饭了,才尽兴而归。因为爸爸会看病打针,周围人都很抬举他,经常喊着过去吃饭,正儿八经的农家饭,糠窝窝,奶茶,挺好吃的。有一年冬天很冷,妈妈喂养的猪下崽,黑夜得堆个火塔取暖,我和爸爸就过去照看一窝猪仔十几个呢,有意思吧!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小老王叔叔,他偷偷地把我和姐姐喊到马棚,把煮熟的黑豆抓一大把,装进我们的衣兜里,微笑着说:慢慢吃。因为水磨河学校需要过一条小河,二哥经常背姐姐过河;爸爸妈妈说这样不行,和爷爷商量后,决定让他们回老家高家堡与大哥一起念书,就留我一个人交给外婆看管,直到我们第二次搬家回到县城后,二哥和姐姐再次被接回来,我们又在一起了那是1979年了。

农场忆事〈2〉

每每提起羊口子农场,父亲就有说不完的话,他的故事一时半会说不清,只是在一次次聆听中,捕捉着那年那月一份纯朴的文字。父亲从小就在药铺帮忙,学会了一些望闻问诊,这也给他在农场当场医埋下伏笔,在我们眼中,他背着医药箱,骑着自行车正儿八经的赤脚医生。父亲喜欢抽烟、喝酒,且酒量很大,有时候我在想是遗传基因吧,我们弟兄三个也不例外,每逢过年,两瓶烧酒半个时辰就底朝天。关于对父亲的情怀,有些时候我一直在心中酝酿着,思索着。他的一生很平淡也很辛苦,但也不乏洋洋得意。喜欢写对联、画窗花、捏面人、针灸、种地、养花,样样精通!

农场忆事〈3〉

一场雪让我的思绪开始波动,就如记忆里的文字,一个一个跳出来。从水磨河上来神木县城,我们的两间小瓦房在水文站跟前,吃水需要在水文站去挑,外婆和我拿着水桶,在那里我认识几个小朋友:小名叫银赖以及刘宏图一家人 。他们很热情地帮忙挑水等。那时,爸爸妈妈上班的农场离家不远,每天他们回家,我都躲进小樘柜里让爸爸找我,外婆笑呵呵地。等我们再三次搬家时,爸爸妈妈的工作也稳定下来,二哥和姐姐也从高家堡回来了,这时候的家在农场大院里,不像水文站那里一下大雨窟野河就发着山水,很怕人。农场职工好多,娃娃们也很多,晚上成为了一份最美记忆。那时候,还住在一些当兵的,他们负责勘探任务,反正和我挺有缘,经常喊着让我过去玩,吃白面馒头。有几次带着我们一起沿着窟野河往北走,夏日炎炎,挺累人啊,回来后董班长给我们吃炸菜巻,可香了。记得在火电厂住着高射炮队,河畔村也住着当兵的,经常用高射炮射击模型飞机,我们吃过饭就坐在五里墩的房顶上,看飞机在云端低旋着,猛然间听见不远处高射炮响起,再一看模型飞机开始摇摇晃晃了,坠落在草丛中,解放军叔叔再用特殊材料,重新张贴好。有一年夏天,他们开着旧解放车车,拉着我们一群人去大礼堂看电影,真有意思,五分钱的电影票都舍不得掏钱,几个娃娃都混进去了。一年后,他们要离开了,一个和我经常耍的叔叔喊着我去照相留念,我送他一瓶白糖,他送我一副领章和五角星帽徽。一晃眼过去三十多年了,的确是似水流年啊!

农场忆事〈4〉

在农场大院,说实话挺好玩的。一共有几排窑洞,最后一排是干部和职工上班的地方,有一部老式手摇电话,还有一台18英寸电视机。中间那排住着家属,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玩的来的小伙伴们:江江、王林、杨波〈女〉还有金平,几个孩子玩捉迷藏,不大的办公室藏来藏去。就是等待晚上那顿加班饭。妈妈她们很辛苦,白天干活,到了晚上和农场所有的工人一起在麦场碾麦子,机器声灯光下他们干的热火朝天,我们这些小孩子实在瞌睡了,就躺进被窝里,等喊着开饭。爸爸负责保管员一事,就是和灶房叔叔做一大锅饭菜,到晚上十一点以后,一声哨子响过,碾麦场灯熄了,大家有说有笑拖着疲倦的身子端着大碗菜都回家了,舍不得吃,带给家里的孩子们。妈妈推门进来,我们赶忙探出头,香喷喷的猪肉粉条拌米饭,一口下肚真的让人感觉到是最美最幸福的。看着我们馋嘴的样子,妈妈也笑了,我赶忙把饭碗递给妈妈,来几口。这时候,爸爸也回家了,他也端着半碗饭菜递给妈妈。吃过饭的肚子,不再咕咕叫了,带着微笑走进了梦乡,那个秋天,我们每天都这样玩着等待着,哨子响过,妈妈端回来的那碗猪肉粉条!农场大院的第三排,是会议室和两小排牛棚,饲养员经常赶着奶牛来喝水,我们就远远地站在那里,偶尔会扔小土块打牛尾巴。那时的农场分工明确,许是妈妈刚刚调工作过来,搬家的故事还在进行,为了工作方便,农场领导安排我们住在猪场大门口,两间瓦房,有一小南房,挺好的,外婆说她喜欢这样,可以喂养几只鸡和一只奶羊。妈妈和爸爸商量好,就买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搬家后,暂时不会再走动了。于是,爸爸妈妈也开始酝酿着我上学的念头了,因为户口本还没有迁上来,妈妈想着让我与治平家的户口本一起报名,那时我早已在姐姐的引导下,背会了数学1-100的口诀,老师说,录取了,明天上学。就这样,二哥升初中的时候,我读一年级,姐姐三年级,我们经常在周末帮助妈妈喂猪,帮助外婆捡拾树叶子,好喂养那只会下奶的羊羔子。不过在四年级时,姐姐因长跑好,让榆林体校招走了。

农场忆事〈5〉

南关小学读书的时候,因为离家远,我和姐姐拿着妈妈头一晚上准备好的饭盒,带上它交给学校灶房,统一加热,放学后就每个人拿着饭牌去取。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们每个人装了一个大馒头,可就在放学时,我取回饭盒,一打开惊呆了,一块又酸又黄的玉米窝窝,我的白面馒头不见了,于是我问灶房管理员,她推脱说不晓得。姐姐看见后,把自己的馒头递给我,窝窝她吃了一口,坏了,就扔到教室屋顶了,我们心想,一定是管理员给自家的孩子调换了。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都一样,记得每次得了奖状都高兴地跑回家,老远就对着妈妈喊。地里干活的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红花少年,三好学生,对于班干部的我,那时候就像如鱼得水。说实话,那时候的我们,一放学就急急忙忙往回走,记得路过那片玉米地,金灿灿的秋景,让人情不自禁地唱着歌,顺手搬两个玉米棒,塞进书包,一溜烟跑回家,拿出来为那几只鸡。妈妈看见了,说以后不要乱搬玉米,那是公家的。妈妈喂猪的工作很繁忙,有时星期天,我就过去帮忙,妈妈挑着猪食,我拿着勺子来回搅动,猪啦啦猪啦啦。八十年代的星期天,家庭作业很少,一下就写完了,没事就拿着剩下的馒头,边啃边玩。家里的小猫咪,不停地叫着,有一天它爬上了五米高的木电线杆,去抓一只麻雀,不小心掉下来,外婆说腿骨折了吧,喵喵直叫。晚上爸爸回家,听我说完后,用手捏捏猫的腿,笑着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遇上哪一只大母猪下崽时,妈妈就开始忙碌着准备稻草杆,手电筒,还有一些破布条等,反正第二天我们跑过去时,一群小猪猪围着猪妈妈吮吸着奶水,妈妈微笑着说,十个小猪仔。到了秋天,落叶纷飞的季节,农场开始大量收购树叶,一麻袋给2角钱。我和外婆姐姐,二哥一起扫树叶,再用麻袋装好,两个人抬着,几天功夫还卖了近20多麻袋。外婆把挣回来的钱,分给我们,让买学习用品。三排猪圈,后面有一扇铁门,里面喂养着一群马鹿和梅花鹿,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吧,南郊农场真的是五花八门啥都有,这些树叶就是弄给梅花鹿过冬吃的,每当有大一点孩子陪伴下,我就会爬着墙,远远的望着,鹿好像不喜欢生人,在圈里走来走去,那长长的鹿角挺害怕的,记得妈妈讲过一件事,就是老饲养员喂梅花鹿的时候,不晓得为什么,鹿就顶了他一下,再后来就退休疗养去了。关于梅花鹿的故事,我记得还有一些,下回再见!

农场忆事〈6〉

在农场的那段时光,真的就像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生活。每天都有小公鸡、猫咪、小麻雀、还有青绿色的玉米地,路旁种着黑不溜秋的冬瓜,这是专门喂猪的。有时候,我会坐着饲养员叔叔开着拖拉机和妈妈一起去砍苜蓿,那里蝴蝶飞舞,满地都是野花野草,在蓝天下,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童话里的星星。过年多好啊,看着爸爸写对联,画窗花做灯笼,我和哥哥姐姐围着炕头,帮爸爸摆放写好的对联,妈妈和外婆忙碌起来炸油糕、漏粉条、弄丸子酥鸡,真香啊,最有趣的就是除夕夜放鞭炮,一个一个拆开放早早把小火塔子点燃,与隔墙的小利、陆伟他们轮流扔鞭炮,可好玩了。那时,没有电视机,就听收音机,偶尔一家人坐在炕头打扑克,妈妈有时还要去猪场,看看刚刚下的猪崽,我跟着妈妈,用火香点燃鞭炮,远远地扔出,啪啪啪,猪圈里到处听见小猪猪吼叫。大哥一直以来就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住,过年也是,其实我们见面的时间很少,毕竟条件有限,只有放寒假的时候,跟着爸爸回家,才可以和他玩,不过大哥已经读中学了,他把爷爷、姑姑买的小人书送给我看,有杨家将,太美了。高家堡,一座城池,古朴的让我感觉就像另一个世界。看着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院落,一个人跟着他们跑来跑去,一不小心,掉进了大门口的菜窖,哇哇地哭,三爸和大哥赶忙过来,把我抱上来,那时也就是蛋蛋大小的样子。后来,每次路过那个菜窖,我都告诉孩子们,自己曾经玩耍时,掉进去了。农场的文字,一时半会写不完,也在我的童年,增加了情趣。滚铁环、掏窟窟骑自行车、掏鸟窝、滑冰车都留下了纯美的印象。不怕你笑话,有一年夏天,大哥来看我们,他用大铁盆剩满水给我洗澡,那样的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十岁那年,爸爸经常咳嗽,与他习惯性抽烟喝酒有关系。爷爷当时在县医院上班,他建议爸爸去西安检查一下,二爸五姑就在那里。三月后的一天,爸爸给妈妈说,农场领导安排张叔叔陪他去西安做检查。等有结果再让妈妈去,对于这些外婆一直不说话,她只是一个劲的唠叨着,会好的会好的。望着消瘦的爸爸,妈妈坚强地笑着,默默地扛起了家的厚重。爸爸离家去省城的日子,妈妈和我们彻夜难眠,等了几天,农场来人让妈妈去办公室接电话,回来后她说,过几天就去西安,让我们听外婆的话,二哥说,有他照顾。对于不识字的妈妈只身一人去大城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从不认输不屈不挠的妈妈,她没有退缩,就这样在爷爷安排下,妈妈坐上了运输公司的货车,到了五寨,再坐火车到西安,后来妈妈讲述这段旧时光时,感慨万千。好人还是那么多,那年那月值得收藏啊!

农场忆事<7>

一晃眼时间就过去了三月,这期间我们和外婆一起生活着,每天放学回家,就悄悄拿起镰刀和哥哥去砍羊草。这几只奶羊很可爱,每天外婆挤羊奶给我们熬奶子饭。六月的一天,我们终于看见爸爸妈妈了,爸爸依旧很瘦弱,妈妈也瘦了一圈。这时候的爸爸不再抽烟了,总是用手摸着腰。有一天,我偷偷地坐在炕边,看着他撩起衣服,长长的刀口,让我由不得轻轻触摸。妈妈拿出他们在西安和二爸一家人的相片,第一次到省城的妈妈坐在大雁塔跟前,笑容很美。妈妈拿出一个玩具拼图,是一个小车,我很喜欢,有时候农场的姬勇也出来和我玩。说实话,外婆就像一个很勇敢的人,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和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翻大门进去。想起来这些往事的确让人感到温馨。那年夏天,烦躁的鸣蝉、蛙声、蛐蛐声都在小屋跟前。星星月亮都格外好看,有时在夜幕中,听哗哗的流水,看风中摇晃的玉米叶子,那个画面太美了。这期间,妈妈依旧在猪场喂猪,我和姐姐会抽时间拿着妈妈擀好的面条,步走到中医院,一路上有说有笑,那时的路面铺满了石子,我们就走树荫凉,半小时就进去了,爷爷在院子里,看见了我们,就赶忙过来,掏出钱让买冰棍,五分钱一根很好吃。病灶上,爸爸煮着面条,偶尔还咳嗽一声,只是让我和姐姐赶紧回去吃饭。这样的记忆,用文字表白,会让人回味着,一种浓浓的情怀。现在想来,那年那月不容易啊!一年后,因为舅舅在外婆多方努力下,和妗子一起从横山对调回来了,妈妈和爸爸与农场领导商量,把家搬到农场职工住的石头窑洞那里,十一家住一排。从此外婆就和舅舅他们一起住了,平时不忙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跑过去,见见外婆,并和小姑舅雄娃一起耍一会。走的时候,外婆笑着说:毛娃长大了。说起这一排旧窑洞,许多人都记忆犹新。就像一个大家族,挺热闹的。就连过年都轮流摆放火塔子,放烟花,挨家挨户去拜年。也就在那年,爸爸和妈妈承包下农场的一间门市部,专门销售烟酒副食等,只有这样,妈妈认为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爸爸也可以疗养身体。那三年是我最快乐的,小学毕业了,大哥也上来读高中了,除了姐姐在榆林体校。有了门市部爸爸妈妈起早贪黑,有时我和妈妈去进货,拉着平板车,去赶庙会,卖东西我可能行了,给妈妈算账收钱。玻璃厂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征地扩建的,门市生意也渐渐好转,读初中的我,好像学习方面不是很好,但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这点不假。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和妈妈说起这些旧时光,对了有一次农场的马鹿跑了,许多人都去追,害怕它跑掉。过了几天,妈妈说鹿摔死了,农场给每个工人分一份鹿肉。外婆就用鹿肉炒土豆丝,挺好吃的,现在一想,人间美味啊!

农场忆事〈8〉

今晚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于农民要过好日子,充满了希望。一群人在窑洞里,吵来吵去,目的就是想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就有了响动,原西县呢?话题拉开了序幕,农场也在83年开始土地承包,妈妈分了十多亩地,都是水地。因为爸爸身体的原因,头两年的地分给别人种一些,自己就种蔬菜、玉米、西瓜等。那时候大哥的一些朋友弟兄经常过来,在家里吃住,也帮忙下地干活。有榆生、建生、世和、彭志平等,他们大多会干活,早早起来就去锄地。妈妈抽空回家做饭,蒸一大锅馒头,挺热闹的。有时候晚上妈妈爸爸在门市照应,我们一群人挤在一盘炕上,听世和讲当兵的故事,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只有门市上买了一台如意14英寸黑白电视机,就两个台嘎嘣嘎嘣拧来拧去,玻璃厂的职工们,一直看到门市关门,才不情愿地离去。说起看电视,我们农场的第一家买电视机的是贾小兵家,他们一年一个万元户,我们好多孩子,晚上都搬着小板凳,挤在一孔窑洞里,静静看着上海滩、霍元甲,不时偷偷地笑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住在十一孔窑洞的那几年,吃水就是困难我们一周去农场大院拉一桶水。平板车咯吱咯吱爬坡的时候,我和姐姐使劲地推,有时二哥在家,他驾辕,我们就一溜烟地跑着去拉水。平时洗衣服等,都很节约。农场有这么个好处,就是地多,偶尔会给职工指地基让修房子。头一年指地基,妈妈说孩子们小,有住处就行了,因为攒点钱给老家修房子用了。有一年冬天,姐姐也从榆林回来,我们还是一孔窑洞,一家人一起住,妈妈看见姐姐换衣服都躲在被窝里,才明白孩子们都大了,需要分开住了,于是在又一次指地基时,报名了,那时我们就会玩,在修好的两排砖头窑洞上捉迷藏,拢火,扔土疙瘩。1986年的时候,最后一次搬家告一段落。从此,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期间,我读初中了家里的条件也好多了,爸爸的身体也恢复的很好。家里喂着一条五姑夫送来的小狗,是我给起的名字,个头挺高腿又长,就像狼狗一样,最听话了,记得它每次和我去门市部老远就跑过去,用爪子推开门,趴在柜台上,爸爸赶忙让进来,在里院把它拴住。因为神木出现狂犬病,县公安局和街道办组织人员对没有上户的狗统一处理,一时间家家户户养狗的都闭门不出,或给农村亲戚送掉,逮住的一般就枪打,那天居委会来人,让把小狗拴住拉去窟野河附近枪打,我心疼的去门市拿了一瓶鱼肉罐头给它吃,狗好像没有觉察出。正好邻家王和平在场,他给狗拴的绳子,活套那种。一群公安和居委会的拉着狗下去了,过了好半天,他们上来说,你家的狗洒了泡尿跑了,还说,这条狗不错,你们来给下个户吧,直到晚上,才看见它从玉米地里跑回来,我们高兴地抱在一起。87年大哥高中毕业了,居委会让他报名参军,说符合条件,二哥也要当兵,四姑夫让他在高家堡报名,这样与大哥没有冲突,但爷爷奶奶不同意让大哥参军,很疼他,最后也没有走。同年还有和大哥一起玩耍的宝宝也参军了,这个宝宝,若干年后成为了我姐夫。待续,农场忆事,写不完的亲情和似水流年,如果一个人看电视故事可以让时光倒流,我一定会在三月,陪你去看人面桃花。


农场忆事〈9〉

对于70后的人来说,回忆过去就像在喝一杯老茶,浓浓的让人无语。儿时的欢歌笑语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份爱的心事。
爸爸有一年,因工作原因,从农场调到草原站下属单位奶牛站,有时候上班骑自行车到窟野河对吗,穿着雨靴淌水过去。那时的我读初中,班主任是老山前线退伍军人,教生物的马老师,他带过二哥。很严厉的一个人,在2008年同学聚会中,再次走到一起。因为家里种着许多地,爸爸妈妈管不过来,我的学习成绩一般,妈妈后来说,是种地影响了我们学习,其实我的理想就是高中毕业当兵。学习也就马马虎虎,不过这些青春季节的故事,拉开了时光中,活跃的一面。
农场地很多,每家都给种子公司繁育杂交种子,价格要贵许多,就是播种的时候,株距行距,母本与父本分开。农场的地主要分布在:西壕、三亩六、南门外、场壕、西井圪坨、七份二、一亩零三、门前,家家户户都种西瓜,一过完二月二,开始往地里送粪。我就和妈妈拉着平板车,轮番往地里送。开学后只要有时间,回来就收拾柴火,就在那个时期,我学会了做山野疙瘩、豆腐哨子,家里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比较方便。炊烟就像一个人的歌声,远远地飘荡,爸爸妈妈也从地里回来,赶忙接过箩筐铁锹,打好开水,把挂面一煮,然后骑着自行车上晚自习。
种地很劳人,所以我在第一时间,经常拿着白糖水,西红柿,黄瓜,去地里给妈妈送水,天气很热,西瓜苗还在塑料薄膜里长着,爸爸妈妈戴着草帽弯着腰用小锄一个一个通风、浇水。看见我过来了,就走到树荫凉下,喝口水,啃一口西红柿,妈妈笑着说,再过一个月就会长出瓜蔓,等你放假,搭瓜棚。我说,到时我和高奎军军一起照西瓜。
二哥在部队当兵,姐姐因为体校种种原因在省体校回来后,文化成绩没有考过关,也毕业回家了,就重新读高中,在二中和我一个学校。大哥那时候,待业在家,帮家里进城卖菜,卖西瓜,那年恰好硅铁厂建厂招工,大哥经过他人引见,给厂里先做饭。
记得有好几次,看见爸爸在地里用小木棍顶着自己的肚子,头上的黄帽子,滴着汗水,脸膛黑黑的。我知道一定是爸爸身体过于透支劳累的,晚上吃过饭,我拿出一壶烧酒,倒在酒盅上,递给了爸爸。他拿出一片去痛片,一口吃下,说还是这个顶事。为了这个家,爸爸妈妈忙前忙后,付出了太多,但一看见自己的庄稼长势很好,都乐呵呵的。放假后的日子,照瓜地卖西瓜就是我的事情。满天的星星,还有萤火虫在飞舞,偶尔雷鸣闪电,对于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我胆子大。一到晚上,瓜棚外都点燃了艾草,熏蚊子。几个照瓜的,走在一起有说有笑,偷偷地拿出一支烟,你一口他一口,太有意思了,渴了就去摘一颗西瓜,用刀打开,可甜了。
那样的光影,我度过了青春,还有十六岁的花季。我们谈着武侠小说,说着某同学的样子,时间就匆匆而过。

农场忆事<10>

弹指之间时光让一个人的梦想与希望成为一道风景线,无论是彩虹桥还是地平线,都值得拥有。在农场的那段日子里我把青春的语句,一一留给了流年,只是在翻阅时,才发现白云河流依旧,变了的只是我们的年轮与飞快发展的大世界。在这份情怀的表白中,我不想遗漏每一个细节包括一些人一些事。
吹着口哨留着长头发,穿着军绿色衣服,背着军挂包,偶尔抽着香烟,在月光下吐着烟圈,这样的画卷曾是多么的逼真。和农场的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度过了所谓的美好童年,包括青春期里的只言片语。但依旧有一些事情在我的眼中,那么的沉重,就像品读一首乡愁的诗歌,回味时泪花早已涌出。读高中的时候,妈妈和农场的叔叔们在水库边的池子里用水拉沙,秋日的河水早已冰冷,妈妈用一些废旧的塑料薄膜缠在腿上,再穿上雨裤,站在水中挥舞着铁锹,有一天我上学路过时,看见这情景,许多年过去了,还在脑海里浮荡。最近几年里,妈妈每天都坚持锻炼回家后经常用电疗仪烤腿我。我知道一定是她受了太多的苦,才会有疼痛。值得一提的就是,自从种上地,我们的口粮就富富有余,不再像吃供应粮时,和妈妈推着平板车在粮站排队买辆,大大小小的布袋袋装着玉米、白面大米豆类等。一个人一年只给供应12斤肉票,我记得骑着自行车去割肉,买一半斤还说给点肥的吧。现在想来这些事情讲给孩子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读高中的时候,曾迷恋上跳霹雳舞,几个同学放晚自习不回家,在同学家院子里放着录音机,扭来扭去。还一起租台球案 子,喝酒,学打麻将,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这期间与耀军、海军、文勋、棒子、三汉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到现在这份情谊还浓浓的。农场忆事,写了我的一丁点小城春秋,我把它的终结搁浅在高中毕业这个时间段。回忆只是一种心境,也是一份对流年的表白,当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花,见过的风景,你也许会说,岁月静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36 无聊无聊
低调小小娇。 发表于 2017-6-7 10:03: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楼主棒棒哒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低调小小娇。 发表于 2017-6-7 10:0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简洁了点,能否多多益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静如水wl 发表于 2017-6-7 10:2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发表于 2017-6-7 10:53: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学习小编,一种逝去的故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0:53: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论坛小小娇 发表于 2017-6-7 10:03
简洁了点,能否多多益善

感谢小编,祝工作愉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的陕北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0:5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谢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O丫头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1:0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我表示看不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神木社群~王鹏 发表于 2017-6-7 11:0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路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站! 发表于 2017-6-7 11:1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