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隧洞施工现场。 “民生第一任在肩,战士岂能畏险难。运转阴阳循正道,经纬天 地赖群贤。千山开洞寻常事,万壑布虹弹指间。从此清泉滋热土,辉 煌大业再开篇。”2009年12月24日,当中共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县委 **郭宝成得知神木县城供水工程隧洞打通的消息后,兴奋不已,夜 不能寐,挥毫写下了这首发自肺腑的诗篇。 五个月后,当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吸 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时,负载着20万神木县城居民焦渴目光的县城供水 工程,也在历经四年多的艰难建设后建成通水,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 长期困扰神木县城的缺水问题,使神木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项工程,是神木县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 3.9亿元,由全长22.368公里输水隧洞和全长17.329公里的压力管道 组成。设计日均供水量1.9万吨,最大日供水量3万吨,压力管道复线 工程完工后,最大日供水量可达8万吨。它的建成,不仅可以使神木 县城居民都饮上干净放心的水,而且将有力地促进神木的城镇化、工 业化,为神木这个全国百强县实现经济社会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项工程,也是神木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小断面输水 隧洞长度可列全国之最;输水隧洞穿越古河床,岩层结构变化大,出 现了600米流沙段和1240米薄岩层段,岩石易风化,安全风险难控制; 隧洞覆盖沙层厚,含水量大,地下水位高,竖井开挖中遇到了国内十 分罕见的井下涌水和井下流沙两大技术难题…… 5月26日,在这场攻坚克难的引水战役终于取得彻底胜利时,神 木县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仪式上,看着鼓乐齐鸣、万民欢腾的场 面,看着从40公里外的瑶镇水库引来的哗哗流淌的清泉,无论是县上 的主要领导,还是供水工程的指挥者、建设者,都心潮澎湃,百感交 集,浸透在整个供水工程决策与建设过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再一次涌 上他们的心头…… 生命之源频频告急 工程受阻艰难抉择 公元1041年,西夏国李元昊率兵数万围困原本就缺水的麟州城, 致城内二万军民面临绝境。守城将领率众在城西临屈野河(今窟野河 )峭壁边夜以继日凿井两口,深四十五丈,直抵河底,创造了古代凿 石汲水的奇迹。 900多年后,原来的麟州城虽早已由于战乱和缺水两次迁址,变 为现在窟野河岸上的神木城,但缺水的历史却一直未能改写。特别是 1993年以来,由于县境内煤炭资源开始大规模开发,神木工业化、城 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神木县城人口由几万增加到十几万、二十万,使 神木县城居民吃水日益困难。每年夏天,肩挑手提着桶找水吃成为神 木街头一道特殊的风景。 面对水源短缺和县城用水量增加的矛盾,神木县委、县**主要 领导下定决心,要像宋朝麟州城守城军民一样,开辟新的水源,以解 县城之渴。 于是,2003年,县上委托陕西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了六套 引水方案,在反复调研、多次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最终选择了一次性 投入虽大但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的隧洞引水,将瑶镇水库水利用 自流的方式引入县城。 这项工程由榆林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全长39.697公里。工程通过 建设输水隧洞,铺设压力管道,利用地势高差,实现自流引水。输水 隧洞沿线布设21眼施工竖井,最浅竖井25米,最深竖井178米,平均 井深107米,隧洞横断面呈城门洞型、宽1.8米,高2.4米;压力管道 埋设直径600毫米的混凝土管和钢管。 2005年11月,神木县城供水工程在老百姓的渴盼中正式开工。然 而,事与愿违,由于设计院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开工后复杂的水文 地质结构给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流沙、薄岩层、高地下水位 等种种不利因素使竖井在利用钢护筒、帷幕灌浆等传统技术手段施工 后,未能成功建井,全部工程被迫于2006年3月至9月陆续停工。 与此同时,神木县城的供水和用水矛盾却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是继续进行,还是彻底下马?成为摆在神木 县委、县**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已是神木县一把手的郭宝成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们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损失已投入的几 千万元,停工不建;二是避开地下穿洞的困难,从空中架管,一年就 可架通,但每年需耗大量电费抽水;三是邀请国内外专家优化原来的 施工方案,加大投资,继续干下去。经过多次斟酌这三种方案,郭宝 成下定了从地下穿洞引水的决心。他认为,从地下穿洞,虽然投资大, 有失败的风险,但可以一劳永逸,使县城居民从此吃水百年无忧。为 了几十万老百姓的幸福,有着强烈民生情怀、勇于承担责任的郭宝成 在会上提出了他的意见,并得到了县几套领导班子的支持。于是,神 木县城供水工程在停工近一年后得以重新启动。 但是,供水工程原项目主要负责人此时已调离神木,该由谁来牵 头负责这个工程呢?郭宝成和县长雷正西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县 **常委会副主任姚明仲。他是从基层干上来的,工作经验丰富,责 任心强,为打通神木县城东山路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2006年10月8日,还未从东山路工程彻底抽出身来的姚明 仲临危受命,走上了供水工程项目负责人的岗位,挑起了这付承载领 导重托和群众期盼、自己又深感责任重大的担子。 “接收任务的当天,我和崔峰来到已停工半年的工地。北风夹裹 着尘土,几株落了叶子的沙柳在风中摇曳,难遮风雨的工棚,一片狼 藉的施工现场,还有静悄悄的工地和几个照看设备的民工……”姚明 仲回忆起他接收项目后第一次到工地的这一幕时,说自己一辈子都忘 不了。 从此,姚明仲放下手里的全部工作,和县水利局局长崔峰、主要 技术负责人谢玉胜、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郝世雄一起,带领建设 管理处全体人员投入到工程建设上。他们一个工地一个工地调研,一 个施工单位一个施工单位了解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工程建设的第一手 资料,认真调查了解工程建设的主要结症所在。 邀请专家对症下药 群策群力攻坚克难 经过充分调研,竖井涌水、涌砂难成井,600米流沙段和1240米 薄岩层段难成洞,地下隐蔽施工不安全因素多等一系列难题摆在了姚 明仲的面前。他和建设管理处一班人迎难而上,着手梳理建设思路, 邀请专家优化论证施工方案。 姚明仲带领建设管理处技术骨干,先后赴北京、西安、洛阳等地 请专家、拜名师,请求给予技术支持。为了得到每一位专家的帮助, 他们马不停蹄,四处奔波,白天与专家接触、交流、讨教,夜宿在流 动的火车厢,用最快的速度与专家见面,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专业技术。 有的专家对一个小县城的供水工程也要他亲自出面,流露出不屑 一顾的神情,甚至认为是作秀,用他的招牌跟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扩 大工程的知名度。面对这种情况,项目负责人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解 释,送上详细的地质资料。一次请不到两次、两次请不到三次,最终 用真诚打动了专家们的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事后说:“要不是 神木人的真诚,我根本没时间参加一个县上投资的项目的论证会,而 且三个月内到一个县走了两次,更是平生第一次。” 据统计,建设管理处先后邀请了国内水利、地质、水文、煤炭、 隧洞等方面的70多名省级以上专家,在北京、河南洛阳和神木等地召 开了高级别的专家论证会8次。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南 大学土建学院隧道系主任、博导生导师阳军生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翁 家杰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他们对供水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 设计、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审查,确定了利用冻结法工艺解决竖井涌水、 涌砂问题,采用小导管注浆工艺破解600米流沙段成洞难题,坚持超 前探、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的施工原则,化解 1240米薄岩层段安全成洞风险。 在此基础上,建设管理处结合工程停工数月的实际,制定了施工 企业整顿管理办法,从项目领导、技术力量、安全责任、管理措施、 责任追究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调度,要求 限期整改到位,对于两个整改不到位的施工企业,管理处顶着各种压 力予以清退。 神木县城供水工程在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是第一次采用冻结法 施工,冻结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且在全国范围内能实施冻结法的 企业较少。建设管理处根据专家推荐,实地考察了在国内具有较高冻 结施工水平的五家冻结企业,最终确定了国内综合实力强、冻结施工 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北京中煤、山东兖州、中煤一建特凿处3 家冻结公司,负责实施17眼未开挖竖井的冻结作业。竖井采用冻结法 后,很好地解决了开挖中的涌砂、涌水问题,为全面展开竖井开挖施 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竖井冻结施工过程也是竖井开挖和衬砌的建井过程。竖井实施冻 结具备开挖条件时恰逢数九寒天,井口地面温度在零下25度左右,井 壁冻结温度也在零下10度至15度。由于井筒小,井圈实施冻结后,井 芯全部被冻实,井圈周边布设冻结管,不能实施爆破作业,竖井开挖 全部由工人一镐一镐地凿,一点一点地掘,一斗一斗往外运弃渣,异 常艰辛。每开挖一米就要衬砌一米,在外界环境恶劣、井内冻结低温 的双重负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实施竖井衬砌,控制工程质量,是 一项全新的课题,十分困难。竖井衬砌质量不过关,在解冻后很可能 塌陷,井毁人亡,财产受损,工程再度停滞。为了保证竖井衬砌质量, 建设管理处邀请中国建材院田培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福生教授 等专家专题解决负温条件下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具体措施。要求施工企 业搭设帐篷,架设火炉,必须对砂子、石子和水等原材料进行保温加 温,用加温到60至80度的水,拌合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了哈尔滨 生产的防冻剂,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利用碘钨灯、电暖气给井筒加温, 延长混凝土的有效凝结时间,定期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确保工程 质量万无一失。竖井解冻后,局部地段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他们 又不得不采用注浆堵水、射孔弹治水等措施,制止渗漏水。 为了管理好竖井衬砌施工,建设管理处制定了温度检测管理规定, 明确了各环节、各部位的温度要求,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建设管 理处给每一名技术人员配备了棉大衣,温度计,钢卷尺。技术员顶着 严寒,全天候蹲守在施工第一线,检测着温度高低、钢筋间距、混凝 土浇筑厚度,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及时整改。 经过严要求、精管理、抓落实,竖井于2008年5月底全部顺利建 成,为隧洞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责任胜于能力”,这是神木县城供水工程项目负责人姚明仲经 常强调的一句话。 建设管理处始终把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和质量管理责任放在工程建 设的最重要位置,坚持安全第一、注重质量、确保进度的施工原则, 严格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他们通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齐安全防范设备,落实安全防范 措施,建立应急救援系统,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最大限度地防范了 安全生产事故。 建设管理处高薪聘请了一名专职安监员,全程负责供水工程的安 全工作,并规定聘请的安监员有权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施工企业下 达限期停工、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后仍没有达到要求的,有权处罚。 根据施工环境、工种、技术要求,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 每个月都要组织施工企业负责人检查一次安全工作,要求企业和企业 之间,在检查时相互挑毛病、找不足,及时改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和薄弱环节。为了让供水工程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建设管 理处先后邀请市安监局为施工企业培训爆破工、搅车司机、电工、安 全员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16次,290多人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 允许上岗。指派专业人员对打竖井穿越煤层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 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建设管理处与施工单位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对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定期组织施工企业领导召开安全形势分 析会,把可能出现的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按照规范施工要求,打竖井必须在竖井里安装施工人员上下井的 爬升平台才能作业,但由于直径2.6米的竖井不具备安装爬升平台的 条件,只有做细做好安全工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井下施工人员在 不足5平方米的工作面上作业,吊运材料的吊斗在头顶上上下不停, 上下竖井的吊斗一旦发生碎石等脱落事故,井下的人轻则受伤,重则 死亡。为了防止脱落事故的发生,建设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每天到工地, 督促工队在施工前从吊斗、钢丝绳到每一个螺丝、螺帽,一个一个检 查,坚决杜绝这些关键零部件带“病”“上岗”。针对竖井较深的实 际,建设管理处要求施工企业在井底下放置救生衣,备足氧气罐,有 害气体监测仪,在井口安装电脑监控设备和电铃、电话等应急报警装 置。 薄岩层段是供水工程施工中难度最大的。全长1240米的薄岩层段, 最薄处隧洞拱顶岩层厚度仅2.7米,且岩石分化严重,上面覆盖着90 多米厚的流沙,流沙中不但含水量大,还极易发生透水、冒顶、塌方 等预想不到的事故。加上作业面小,大型施工机械用不上,隧洞洞线 长,排烟困难,人工开挖工期难以保证。面对诸多施工难题,专家们 制定了用水平冻结法穿越薄岩层段的应急预案,应对施工中随时可能 发生的透水、冒顶等危险情况。建设管理处与施工单位精心组织,采 用超前探、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等科学合理的方法,顺 利穿越了薄岩层段,为隧洞工程早日完工扫清了最后一道地质障碍。 建设管理处坚持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他们制 定了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从原材料进场、混凝土浇筑、隐蔽性 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经常巡查工地,对进 场的原材料严格把关,随时抽验,不合格的坚决清理出场。要求技术 人员每天都下井,检查混凝土浇筑厚度、震捣密实度等。对不符合质 量标准要求的,坚决返工。 隧洞施工,还有一个大难题,就是精确的测量。为了确保22.368 公里隧洞线上的480多个测量点的测量精度,分管测量工作的转业军 人杨汉荣建议管理处要求国家测绘局的测量人员全部采用测量难度较 大的三角测量法。在工程施工中,为了核实测量精度,减少误差,有 时为了准确投放一个点,他与测量人员多次下井,反复测量,直到自 己放心为止。由于他和国家测绘局测量队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480 多个测量点,80多个交汇点,没有一个超过国家规定的误差标准。 千方百计加快进度 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为了尽早让备受缺水之苦的神木县城居民告别吃水难,建设管理 处实行昼夜连续施工制度,坚持节假日不休假,实行奖罚激励机制, 按月逐井考核,兑现奖罚,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建设管理处科学合理地核定了施工企业每月应当完成的工程量, 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的奖励,未完成任务的,予以处罚。将每月20日 设为考核日,组织设计、监理、地质、测量联合核查完成情况,逐月 兑现奖罚,定期通报。累计奖罚施工企业110余次,奖罚金总额达200 多万元。 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郝世雄告诉笔者,为了突击检查施工进 展情况,有五六次,姚明仲主任带水利局崔峰局长和他晚上12时从1 号竖井开始逐个下井查看,到了21号竖井时已经是凌晨四五点了。 其实,像这样的苦与累,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2008年国庆,由于一口井发生涌水、涌砂,姚明仲、崔峰和郝世 雄在七天的假期里,轮流24小时坚守工地,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 问题。 2009年3月,姚明仲到西安看病,刚到西安就接到了11号井解冻 后发生涌水、涌砂造成地面塌陷、井架倾斜的电话,他二话不说,立 即订飞机票飞回榆林,一下飞机就带病直奔工地处理事态。 姚明仲和崔峰经常奔走在施工现场,看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 建设管理处主任郝世雄带领工作人员放弃了供水工程开工后的所有节 假日,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及时协调处理与来自北京、江苏、河 南、河北、山东、湖北等省区多个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国家测绘局 测量队、地质编录单位、设计院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为九个标 段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千余名工人、技术人员创造了较好的施工条件。 谈起施工环境,第七标段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古明志非常激动:“ 项目负责人姚主任、崔局长、郝主任等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我 们面前,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想方设法为我们排忧解难,使我 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工程建设虽然艰难,但领导给了我们战胜困 难的信心和力量”。 在建设管理处领导的带动下,各施工企业负责人也以身作则,率 先垂范。 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施工队长苗志强,连续3个春节没回家,200 9年10月5日女儿办婚事,他考虑到工期紧,只请了7天假,女儿婚事 一办完就从山西太原回到工地。 二十二局四公司项目经理秦世全为了赶工期,2008年春节把老婆 和两个孩子从四川接到工地过年,春节过后把妻女送上返家的火车就 一头扎进工地…… 更让神木老百姓感动的是,在输水隧洞恢复施工的三年多时间里, 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县委**郭宝成和县长雷正西几乎每个月都要到 工地调研,县长雷正西多次深入100多米深的井下察看施工环境,检 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平时,只要是供水工程的事情,**、县长 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及时召开会议,马上研究拍 板。 2009年12月底,供水隧洞终于打通了。听到消息,姚明仲高兴得 泪流满面,而县水利局局长崔峰则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在第 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报告郭**和雷县长,让几年来为供水工程东奔 西走、劳心费神的**县长跟我们管理处的同志共同分享隧洞贯通的 喜悦。”姚明仲说。 此后,建设管理处又一鼓作气,加快了衬砌、注浆、井口封闭等 后续工程的施工。经过5个月的紧张战斗,供水工程终于全部建成通 水。 在庆典仪式上,榆林市委常委、县委**郭宝成激动地说,“水 是生命之源,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和实现。有 了水,神木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证。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吃水问 题,不仅是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县长雷正西也动情地说:“ 解决水的制约问题,是为政者的责任所在。引来远水解近渴,实现水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神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千年缺水史,一朝被改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3000多名 建设者心血和汗水,终于换来了清粼粼的甘泉,同时也映衬出了老百 姓的一张张笑脸。 相信有了这甘泉的滋润,有了供水工程中所形成的迎难而上、团 结拼搏的精神的支撑,神木这棵神奇的大树,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白 亮 罗喜林 刘生强 李春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