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往返神木、石家庄的拉煤车刘姓驾驶员告诉笔者:“跑神木拉煤五年了,亲身感受到了神木交通的变化。感觉神木的路一年比一年畅通,堵车的地方一年比一年少,到矿区可选择行驶的线路也比以往多了……” 神木县近几年借助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坚持实施交通带动战略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中县上多方筹措资金53.42亿元,新修到镇、到村、到矿公路677公里,县境内三级以上的黑色油路总里程达到4200公里,形成了快速方便,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多渠道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县上采取财政投资,向省市交通部门汇报县境内的交通现状,争取省、市交通建设资金,以优惠政策调动非公有制企业在公路项目上投资,采用BOT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县上的重点公路项目等办法,2011年至2013年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3亿多元,用于县上的交通网络建设。其中县财政投资29.84亿元,争取省市投资1.4亿元,吸纳民营企业投资1.56亿元,BOT方式融资20.32亿元。2013年是神木历史上投入交通领域资金最多的一年,全年计划用于完成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7.07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4.83亿元,向各级交通部门争取资金1.86亿元,自筹资金10.38亿元(包括BOT项目)。 使全县的公路运输建设由投资主体单一、筹资渠道唯一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使公路建设由单一的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加快了高效、便捷、快速、环保、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快捷畅通的县域交通运输网络。县上紧紧抓住自上而下在“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投资大的机遇,推动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服务水平大提升。围绕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和“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的总体思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实施沿黄(河)公路、西柠公路、神西公路等31个公路建设项目,新建改建公路677公里,县境内各类等级公路总里程达4200多公里。其中过境高速、国道、省道300多公路,县、镇、村三级以上油路3900公里。 县上还加大了地方道路的管护力度,以农村公路管理站为主体,共在基层设立公路管护养护工区68个,管护人员200多名,使公路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达到65%。县境内“七纵五横三过境”的干线公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增强了城镇、工业园区及载能集中区、旅游区等相互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出境公路高等级化,重要交通节点立体化,矿区、工业园区连接环线化,镇村道路网络化,到村骨干道路黑色化的目标。 大力发展方便城区居民出行的公共交通。县上坚持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抓。不断强化公交优先发展理念,确立了城区国有民营为主导的公共交通经营格局。 逐步完善政府监管调控机制,根据神木的实际,出台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了合理的公交职工收入保障制度,建成了线路优化、服务优质的城区公交运营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乘坐群体,在城区公交分别采用老年人和残疾人爱心免费卡、学生优惠助学卡、普通卡三种类型的刷卡乘坐方式。建立3G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安装GPS车内监控器。对所有运营的公交车,县上在财政投入、路权使用、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县财政每年补贴约2840多万元用于城区公交事业发展,2012年县上还投资1300万元,新购置高档公交车20辆,新开公交营运线路2条。 到2013年4月底,县城公交营运车辆达到80辆,公交营运线路增加到9条,总运营里程138公里,在北至神木新村、南至杏花滩公园12公里长,东到东山路,西至四中、铧山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近4公里的区域内,设立了公交车停靠站点150个,设立公交车专用线2.26公里。通过公交车站点改造,使公交车运行速度较改造前提高30%,道路客流运送能力提高35%以上。每天约有6万人次选择乘座公交车出行,方便了居民,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来源:西部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