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的大柳塔镇:橡胶坝两侧完全不同的窟野河。 中游的县城:在不少当地人眼中近些年对窟野河的整治很不错。(摄于2012年9月) 下游的沙峁镇:窟野河最大的变化就是水量变小了、颜色变黑了、味道也变臭了。 西部网讯 (记者 敬泽昊 李媛)关于窟野河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解释:“窟”就是河床下的沟沟坎坎,在巨大的水流冲击下,能发出各种声音。而“野”则形容河水不受拘束,放任自流。历史上的窟野河,一方面哺育着神木县,另一方面也时不时“祸害”下这里,不过近二十余年间,这条河再也没“野”过。之所以没有野,是因为当地窟野河沿岸筑起了河堤,沿河修起了许多小广场,李爷爷两口子如今每天都会去这里散散步,打打拳。近几年,当地政府在河上建起了橡胶坝,把水拦截起来,形成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也成为县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所以在不少像李爷爷这样的老神木人看来,现在的窟野河被治理的很不错。 “窟野河水清清 神木以后是个小北京” 什么时候有的窟野河,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在神木县,有一个祖辈流传下来的传说:康熙皇帝有一年来神木微服私访,走到窟野河边,因为道路颠簸,马儿脚下踩空把康熙皇帝颠了一下,皇帝遂下马道:二郎山窟野河,神木以后是个灰摊场。拉马的随从提示皇帝,初到此地,应该说点吉祥话,皇帝随即改口,“窟野河水清清,神木以后是个小北京”。 如今,神木因为地下能源资源的丰富,日益蓬勃和发展,俨然初具“小北京”规模。而流经县城的最大的内陆河流——窟野河却日益萎缩,也不再清澈…… “三十多年前的窟野河,水要比现在大的多,尤其到了夏季,经常会有洪水。”一直住在神木老城区的李爷爷今年60多岁了,上世纪70年代那场洪水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不仅两人合抱的大树被冲走,甚至连河上架的大桥都被冲断了。 李爷爷回忆,现在窟野河东岸的道路和商铺,曾经都是河滩,进入夏季水量增加,经常会灌入临河的老城。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把门开的特别高,门板也要稍稍高一些。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窟野河沿岸的堤坝修建完毕,便很少出现倒灌了,李爷爷家高高的门板反倒成了无用的摆设而被拆掉了。 位于窟野河上游的大柳塔镇,是神木重要的工业乡镇,而这几年开展的生态建设,也在围绕着水来作文章。这里修建橡胶坝的时间要比县城早,碧波万顷的河面映衬着两岸高层建筑的倒影,很有曲江池、咸阳湖的感觉。 记者采访了很多位附近的居民,和县城的人一样,他们也觉得对这几年对窟野河的整治做的不错,老百姓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地方。而一位才来这里上班不久的外地人,称这里已经“颠覆了她对陕北的印象。” 刘桂秀老人:“河水浇的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结出来的果实都是烂的。” 能源财富改变原始生活方式在大柳塔镇,橡胶坝隔离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窟野河,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河面,另一边则是千疮百孔的河床。在堤坝下一处不起眼的涵洞中,一股散发着臭味的污水正源源不断的流出,很快就和橡胶坝上溢出的水交汇在了一起,一曲一折的流向下游。 巨大的地下资源让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瞬间增值,几乎所有拥有资源的当地农民放弃了祖祖辈辈耕田的本行,他们选择到附近厂矿企业掘一桶金。 曾被当地人依赖的窟野河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变成了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的最佳**地。 从大柳塔到神木县城,沿窟野河分布的大小厂矿数不胜数,但整个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却不超过5家。大柳塔镇的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一万多吨污水,但仍然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而其它很多镇子,甚至还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 那么水质变差对当地人究竟有多大影响?住在大柳塔李家畔的乔玉玲说以前窟野河的水还能饮用,现在连地都浇不了了,就连自来水都有一股异味,平时吃喝用水就靠纯净水。至于纯净水的价位,乔玉玲表示还是可以接受的。 位于窟野河下游的沙峁镇,流经镇子的河水已经有些发黑,但作为这个农业镇唯一的生产水源,当地村民目前仍然要依靠着这条河来浇灌庄稼,只是浇什么作物还是有一定分别的。 沙峁镇西村的刘桂秀老人说,5年前村民们发现窟野河的水浇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结出来的果实都是烂的。因为是自己家吃,现在都选择用费用更高的自来水来浇。 沿窟野河分布的大小厂矿数不胜数,但整个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却不超过5家,大量的污水就像这样直接排进了窟野河。 “水危机”依然笼罩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人民黄河》2012年第11期中,一篇名为《窟野河(陕西段)水质变化原因分析》的论文指出:“窟野河到达大柳塔工业园区后,大量污水(包括绝大部分的煤矿排水,电厂排水,少量的生活污水等)经过处理后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窟野河,后经孙家岔镇、店塔镇、神木县城,一路都有污水汇入,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 据数据显示,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量的厂矿企业进驻窟野河沿岸,窟野河水质就急剧下降。目前水体中的悬浮物比开发前增加了93倍,部分河流断面为五类水质(超过五类水质,水体基本上失去使用功能。) 而随着神木经济的高速发展,窟野河流经的区域,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量大增,2009年窟野河实测净流量分别为1.246 亿立方米,这要比窟野河多年来实测的5.83 亿立方米的平均流量锐减了4倍多。 如今的窟野河已经丧失了筑坝蓄水的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神木当地的用水需求。2009年,神木县就曾爆发过一场水危机,而那个夏天因“缺水”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在7月底当地所有洗车行都被勒令停业时,有煤老板不忍心自己的爱车蒙尘,每天都让手下买来桶装水在马路边洗车,其豪爽和出手阔绰,让过往行人叹为观止。 当地政府在几次寻找新水源未果的情况下,曾经花巨资专门为锦界工业园供水的秃尾河瑶镇水库,便成了补充县城及窟野河的主要水源。 秃尾河流域2008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亿多将近5亿立方米,相对于窟野河流域,这里目前对水的需求量要小很多。但随着锦界和大保当两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这里对于水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这两个工业园对水的需求量就将达到2亿多将近3亿立方米。 同时污染也将成为一个问题,用神木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树明的话讲:“就算排放再达标,水也是被污染过的,况且神木如今的污水处理厂数量也不够。” 而如今来自秃尾河的水,经过40多公里的管线注入窟野河,勉强满足了流域内的用水需求,但未来一旦水量减少或者水质污染,神木将再次出现用水危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