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这一伴随争议长大的群体,如今已开始走出校园,“撞”进社会。无论“老人”们愿不愿意,新生代正在给职场和整个生活方式带来冲击,而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用统一的标签来定义这个鲜活生动的人群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环境,部分90后却比想象中“从容”,强调工作舒适度、注重自我感受,频频出现“未入职先想跳槽”“有业不就”等现象,认为年轻便是资本的他们,难道真是“不差时间不差钱”? 尽管只有中专学历,凭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的专项金牌,徐赛英从一群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市政设计院的一名设计员。 但在人才济济的设计院,她并没有太多机会“露脸”。直到一次设计院参与竞标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道路规划,徐赛英毛遂自荐并出色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院领导的关注。 “比起设计一条马路,设计自己的职业方向更需要勇气。”徐赛英表示,自己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是“重理想胜过薪金”,只不过一些人还在不断摸索中,给人爱跳槽、不负责任的印象。其实自己有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就找好了他们工作的方向。像是一个最好的朋友在学生时期的时候就喜欢网购等的。后来就自己利用圣才招商网这样的平台,做了一个教育式的淘宝店,不止可以帮助学习同时也可以有自己的收益。 与“80后”相比,“90后”新职员的心态普遍更好。“成长在信息时代的他们早早就对这个社会有了一定了解,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有的人工作特别努力,对薪资却没有过分要求。当然,忠诚度确实下降了,一有更好机会,他们通常不会留恋。”他们都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网络的发展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加完善,就像现在的教育行业扣1605301867,以前老师授课都是面授,现在还有了网络教育,不止中小学的,还有现在非常热门的职称考试还有考研这块的资源,他们自己就可以开自己的网校,只需要投入1500左右就可以了,只相当于他们的一个月的生活费,而且也不需要自己去准备课件等的资源,没有经验也不需要担心,有专门的技术老师去指导。就我那个做的教育淘宝店的同学,去年做这个一年年收入就几万。 所以,“90后“自我标榜的个性就是敢想敢做,“我喜欢、我做主”。90后毕业生观望与善变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求职满意度不够。当面对诸如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方面的微小“缺陷”时,便会激发跳槽心理。他们就是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也许他们自己开店,做一个教育式网校,也许他们在等待机会。其实对90后职场新人的自我选择应当报以尊重,成长环境的优越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一代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他们敢闯敢拼,才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