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因煤而富,因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而名,這也被稱為“神木模式”。今年以來,神木經濟出現了一些波動,這也導致許多人擔心,神木實行的全民免費醫療和15年免費教育,會不會中斷。(8月5日《中國青年報》) 把“神木模式”稱為“大躍進”,斷言“神木模式”成不了“神州模式”,“如果實施,必然會導致政府財政的崩盤”……專家的話,顯得有些武斷和絕對,給人一種在旁邊說風涼話的感覺。 解決民生問題,缺少的不僅僅是錢,更有執政為民的理念。在很多時候,理念可能比資金更為重要。拿“神木模式”來說,雖然神木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經濟水平比神木強的地方並不少,為什麼這些地方沒有推行?前衛生部部長陳竺也曾經說過,神木模式“大概五分之一的縣都可以做起來”。人均不過400元,政府過過“緊日子”,這筆錢真的難以籌措嗎?真要是讓百姓過上“富日子”,財政就難以維系了嗎?照搬“神木模式”,可能需要一筆剛性支出,神木能夠拿得出來,有的地方一時未必拿得出來。但對照“神木模式”,在一些方面向神木學習,在關注民生上不斷做加法,這難道不行嗎? 神木實行了15年免費教育。現在教育是9年制義務教育,神木隻不過在法定要求基礎上加了6年。退一步講,即使一些地方財力不夠,實行不了15年免費教育,那麼在學前教育階段實行3年免費行不行?即使實行學前免費不行,那麼,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強對現有學前教育收費的規范,這麼做又到底行不行?可在現實中,有些地方卻以教育養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默認或者縱容擇校﹔學前教育階段,政府隻投資幾所機關園,導致很多地方學前教育學費高達幾千幾萬元﹔高中教育階段,更是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博弈…… “神木模式”或許照搬不了但學得來,一時實現不了,作為發展方向,分為“幾步走”卻是可行的。最怕的是以學不來為由不去學,甚至在一旁看笑話、說風涼話。像有些專家這樣,一棍子打倒,否定方向,輕言不可取不可學,是對“神木模式”的不公平,也是對民生幸福的不負責。 (毛建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