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榆林人乃至陕北人将迎来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从名堂上可以理解为正儿八经的冬天要来了。其实陕北人的这个节令根本没那么简单,内涵那是相当的丰富。 榆林人的冬至包含了饮食、祭祀、团聚等多种元素。清道光刻本《榆林府志》载:"十一月,长至日,祀祖、交贺如元旦。"民国二十二年《葭县志》载:"冬至前夕饭酒食肉,啖羊首,谓之熬冬。"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冬至节冬至到,出外做生意、揽工的人陆续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头天晚上敖冬,煮羊头、羊蹄或各类骨头。上午喝头脑汤,下午吃羊肉炸豆腐。冬至前三日也要祭祖上坟。 大家会发现,这些史料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饭酒食肉,啖羊首了。吃货们这时候是不是立马有了打鸡血的感觉了?那么你还记得小时候,神木过冬的韵味吗? 冬至前一天阖家围在一起啃羊头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冬至前一天都会熬冬。
不紧不慢,蘸着醋蒜啃羊头,满满的熬冬气氛。 冬至这一天炒豆子
炒豆子的寓意就是希望来年没有害虫糟害庄稼。 (这个现在比较少见,神友你见过吗) 冬至这一天吃饺子
相传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有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所以,现在留传下来了“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人们从生活实践里,得出不少与冬至相关的谚语,用以揭示天文气象、饮食进补。 大锅咕咕嘟嘟熬煮,小锅哔哔剥剥翻炒,闻其声,已熬味十足了。 写到这里,已经香气扑鼻,垂涎欲滴了~ 快来神木论坛APP参与#神友最炫过冬方式#话题吧 晒出你最炫的冬至大餐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