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骑着铁驴 发表于 2013-10-19 11:30:3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陕西神木县实行“一村一品”兴农致富工程侧记
    一个村一项特色产业,一个村一至两种特色产品,这是人们对于“一村一品”的定义。在陕西省的神木县,“一村一品”的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从南边的土石山区到北部的工业大镇,形形色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一些原本贫穷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富民村,从南部的万镇界牌到北部的锦界镇袁家沟村,从太和寨办事处的张兴庄到尔林兔镇的石板太,四十多个行政村被县农业局按照“一村一品”的政策要求进行产业提升和富农工程的打造。神木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发展“一村一品”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找到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进行培育,从最终的混乱复杂到一个村只有一至两项特色产业,神木县对于这项工程的投入最大,高产示范、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只要符合一村一个特色农业项目,全村一个或两个特色农业品种,县上都给予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县自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以来,对于该项工程的投入累计达到了400多万元,项目村农业总产值累计增加近3亿元。

红葱种出了大产业
     对于红葱,家家户户并不陌生,红葱作为一种独特的调味品,味道鲜美的红葱在市场上很受青睐。神木县高家堡镇的雷家蔫村自古种植红葱,在六年前,村子里种植红葱主要是为了满足村民和邻近村民的生活需要。2007年,县农业局把雷家蔫村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后,全村大面积发展红葱种植业。该村党支部书记白怀生说,红葱是雷家蔫的特色产业,周边地区种植红葱的村子也不少,可是哪里也没有他们村的红葱味道好,雷家蔫红葱最大的特色就是无论放多久,不会腐烂变质。五年前,当雷家蔫村的红葱第一次被县上确定为“一村一品”特色种植项目进行打造时,担任三十多年村支书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党的好政策,让雷家蔫村传统的红葱种植会成为日后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如今,雷家蔫村的红葱种植面积一年较一年在扩大,红葱产量也在连年增长,今年该村的红葱种植面积达到了800多亩,红葱种植面积占到全村土地面积的近40%,人均纯收入将突破20000元,雷家蔫村也因为“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对于雷家蔫村的发展,白怀生告诉记者,现在制约雷家蔫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出村的道路,一条路因为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外运红葱很困难。下一步,雷家蔫村要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申请注册“雷家蔫红葱”商标,把雷家蔫的红葱品牌保护起来,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者在雷家蔫村开展红葱精细加工及包装销售。2014年,村上一方面要争取县交通管理部门看能否帮助村里修一条水泥公路,另外,要启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体系的组成,把雷家蔫村打造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示范村。

袁家沟村的“二季收成”
    锦界镇的袁家沟村是2008年被神木县确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提起当初的选择,该县农业局负责人说,袁家沟村的土地不是很多,可是就是这些土地,却开辟了陕北地区一块土地“二季收成”的先河。“袁家沟村实住人口两百多人,土地可耕种面积为300多亩,今年县水利部门新复垦的1000多亩的土地,其中的300亩会在近期分配给村民,明年可进行耕种,全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3000元”锦界镇街道办书记张亚军介绍,袁家沟村距离镇中心不过五公里的车程,距离锦(界)大(柳塔)公路也只有两公里的车程,便捷的交通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夏马铃薯(当地人称土豆或洋芋)已经有了每亩4000元的收入,现在正在收割外卖秋白菜,预计亩产可达7000公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秋白菜的零售价格为0.6元/公斤。在村党支部书记杨虎威的眼里,村子的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老杨有说不完的感激,他说,自从袁家沟村被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后,每年种植的洋芋种子和地膜、肥料等全部由政府买单,再加上农技人员的常年跟踪服务,袁家沟村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实现了人均收入一万元的目标,亩收入达到一万元的耕地面积占到全村土地总面积的1/4。夏天的夏洋芋可以收入一季,等夏洋芋刨完后马上种植秋白菜,秋白菜又可以收入一季,袁家沟村改变了陕北地区自古以来每年只能收入一季庄稼的历史,一年两季向土地要效益。现在全村每年只种植两种农作物,夏洋芋和秋白菜,再加上往年村子里盛行的绿化树苗育种,农民一年从土地上得到的收入真得不比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差,户均能达到近6万元,这个收入是五年前的5倍。

    无论是养殖专业村,还是种植专业村,或者是种养加工全面发展村,村与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可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这里的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依托自然优势,因地制宜,政府加大投入,农民自主选择发展。适合发展加工业的扶持加工业,适合发展养殖业的奖励养殖大户,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和地膜。多种扶持方式的存在,让神木的乡村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再加上企业家返乡潮的来临,让许多村在能人的带领下真正走上了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企业家投资建厂,企业家投资发展养殖业,企业家投资发展种植业,农民不在种田,而是变成了企业的工人,有知识的农民还变成了企业的管理者,从贫穷到富裕,从农民到上班一族,这种生活状况和农民身份的转变得益于神木县推出的一系列兴村富民政策,也正是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神木县的“一村一品”工程开展的轰轰烈烈,当地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王铁林  白伟  考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tone 发表于 2013-10-20 09:09:4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沙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