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进无止境 于 2013-11-18 20:12 编辑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的单独家庭生二胎问题,已经在决策层面得到了明确回应。然而,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暴增吗?神木的朋友们,你们有何意见呢? 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有报道称“单独二胎”启动后:每年或多生100万人 “据我所知,‘单独二胎’政策将不会分省试点,而是一次性全面放开。”接近国家卫计委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是依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个省份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修改各自的《计划生育条例》,将新政策在法理上予以确认。这一步骤预计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即可进行。 一项受到学界一定认同的测算显示,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 据了解,至迟从2007年开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等在内的数家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2010年1月,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当时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带领的团队制定的试点方案是“三步走”: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2015年前,在全国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 翟的这一方案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2011年7月,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半年工作暨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形成共识:在自愿原则下,可选择一些试点省份进行“单独二胎”试点。但因部分非计生系统的官员及学者的反对,加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变更、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随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等众多因素,“单独二胎”政策一度搁置。 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成立国家卫计委。在6月确定了卫计委的“三定”方案后,启动“单独二胎”一事再次进入官方议程。(本报曾于2013年8月2日率先对此事进行了独家报道,详见《“单独二胎”政策再入官方议程或今年年底试行》)。多年的研讨和争议, 最终转化为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 专家言论:“单独二胎”也要跟上后续服务 郭元鹏:服务要随之跟进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各地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不排除“扎堆生育”在局部发生,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要做好优生保健准备。当前的独生子女当中,年龄大的有30多岁甚至更大,有些接近或达到高龄产妇的年龄,对于她们来说,生育会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做好胎儿出生缺陷防范,有效的办法是,国家层面为她们提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其次,要做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应对准备。假如在一定区域内,符合“单独二胎”的人较多,而生育意愿又很强烈,就会使相应公共资源呈现短缺局面。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基数不大的小城市或县城,公共资源保障的弹性很小,再加上资源原本不足,出生人口哪怕增加不多,幼托、幼保、幼教机构等公共服务就难以满足。这就要求各地使公共服务随之跟进。假如客人到了才垒灶,就会有人饿肚子。 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规可借此展开良性互动。比如过去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主要针对一孩和农村部分二孩,那么,“单独二胎”合法了,这些家庭或许应该纳入奖励扶助对象。每个月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等奖励或可大幅度提高,以鼓励自觉少生的家庭。更进一步,计生利益导向可探索以奖励合法生育为主,以处罚违法生育为辅,为逐步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处罚创造条件,使引导生育不靠“罚”只靠“奖”,计划生育不靠硬性管理而靠优质服务。 “单独二胎”的放开,可理解为部分生育计划从国家下放到个人手里,因此,个人不能自己省略掉“计划”这一确保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 雷钟哲:房产商们偷偷笑了 听说放开二胎,房产商们偷偷地笑了起来。近年来,我国城市商品房价格在调控声中一路上扬。放眼内地富豪榜,触目都是房产商,这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正春风得意的房产商们,也心藏远忧,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房需求量势必大幅降低,甚至变为负数,到时候,不仅房产暴利彻底终结,甚至连苟延残喘的机会也没有了。原因很简单,现在步入婚龄的都是独生子女,那未来一个小家庭就有可能同时拥有5套房,最起码三套,这么多房子多出来,涌向房市,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而这种惨状,用不了20年就会逐渐呈现。你说,房产商们能不暗暗着急吗? 现在好了,放开“单独二胎”,这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人口增加数,意味着房地产商的好日子将还能继续过下去。面对这天上突然掉下的大馅饼,房产商们绝对狂喜不已。偷着乐的,还有炒房囤房的人,他们终于不用怕房子烂在自己手里了。还有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 放开“单独二胎”大势所趋,房产商、炒房囤房者、地方政府意外受益,我们也没办法阻止他们偷笑。不过,必须要提醒一下这些偷着乐的人:别高兴得太早。其一, 年轻的父母生不生还是个未知数。现在育儿成本这么高,放弃生二胎者肯定不是个小数目。其二,即便符合条件的年轻父母都生,但新增的人口能不能消化那些多余的房子,谁也不能打包票。如果各城市现在不进行节制,继续四处圈地建房,到头来势必自己把自己整死。其三,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环境容量不足的基本国情长期存在,国家绝不可能只为了避免房地产业硬着陆就听任人口超计划增长,一旦到达某个临界点,生育政策就会调整。如果偷乐者误判了形势,那就要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眼光解读:启动“单独二胎”会不会带来人口再度膨胀? 对这一决策的最大担心,无疑是会不会给中国人口带来再一次快速增长和膨胀。因为,根据人口普查提供的相关数据,到2010年,我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达到了2.18亿。而独生子女政策,是从1975年就开始实施的,如果按照25岁作为结婚周期的话,到目前为止,可能已有1/3的独生子女组成了单独家庭。 也就是说,单独家庭的户数可能已达到7000万左右。 显然,单从理论上推算,确实有可能造成人口增长的阶段性膨胀,使刚刚趋于稳定的人口增长又面临新的压力。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这样的推算,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完全符合现实。一方面,就算单独家庭都选择了生二胎,如果能够将超生问题解决好,可能也不会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因为,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超生现象还是相当严重的。不仅贫穷地区的农村存在大量的超生现象,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富人超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发生。而在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中,相当一部分实际已经都有了二胎,有的甚至已经有了三胎、四胎,不需要再考虑生二胎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理念的不断转变,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再生二胎。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也不会给人口增长带来更大压力。 有评论指出,超生的问题,仍是人口控制和质量提升以及均衡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绝大多数的超生人口,都集中于低生活水平家庭,也就是常说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些家庭的孩子,不仅数量多,而且生活条件差,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也相对较少。 也正因为如此,在启动和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超生问题的解决,严密控制出现超生现象。同时,要加强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优化,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提供平行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服务,让他们都能享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社会待遇。也只有这样,启动和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才不会给人口增长带来压力,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负担。 总之,启动和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会给人口增长带来压力。前提是,超生等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社会资源也要得到合理分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