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建成20个规模化家庭农场、18个休闲农庄、40余个龙头企业,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余家 “我养了128头牛和136头羊,县上给奖励了4万元。我雇两个工人,一年工资也是4万元左右。这等于县上替咱付了雇工费。明年准备继续扩大农场!”12月19日,正在牛场喂养牲畜的神木县中鸡镇养殖户樊志刚喜滋滋地说。 年关临近,神木县“金桥”工程等惠农奖励也开始兑现。根据全县镇办报送上来的领奖户名单,2013年全县惠农奖励农业领域共涉及2298户,拟奖励资金1312.3万元;林业领域共涉及47户,拟奖励资金1583.67万元;畜牧领域共涉及2683户,拟奖励资金1821.49万元。总奖励金额超过4700万元。 在财政资金的奖励型激励机制下,神木农牧产业发展迅猛,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4万元以上。 作为资源型城市,为了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神木县每年都要拿出资金奖励部分种植养殖大户,以培养典型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先后制定“333”工程、“金桥”工程、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等惠农政策,规定只要在本县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种植养殖大户、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涉农企业,政府均给予不超20万元的资金奖励。 惠农政策催生了农牧业快速发展,一些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逐年扩大规模,有些干脆当起了“农场主”,自己跑外贸推销搞经营,家里雇用农民工当饲养员。更有些农民搞起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一条龙”生态循环式发展模式,“家庭式农场”初现雏形。有些农场主还相互抱团发展,或成立合作社,或成立股份公司,扩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据神木县农业、畜牧部门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全国标准式农业休闲农庄、20个规模化家庭农场、18个休闲农庄、3个300万亩玉米马铃薯小杂粮高产集成农业区以及6个万亩玉米、大豆、谷子、绿豆示范片。同时,还建成15个万只养羊大村、2个千头奶牛场、40个3000头规模养猪场、18个200只规模肉羊繁育场和20余个县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全县已有40余个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注册成立了6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促进农牧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神木县积极做好技术技能培训、管理水平培训以及种养殖防害防役等保障工作。该县每年都要拿出10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免费培训农民,仅今年就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30期共1.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260人(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2200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同时,该县在全县21个镇办新建了75个村级防疫室和规模养殖场兽医室,完善了制度、配备了设备,保障了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重点的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神木县还送农民养殖场主或农技人员到高新农业基地参观学习。 神木县还在部分有条件的乡镇进行土地流转,将昔日“条条地”换成了整装田,种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此外,该县妇联、团委、科协等部门还通过与银行对接,积极为种植、养殖等行业的农民争取贴息、低息贷款。截至11月末,仅神木农商行就发放430笔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为4363万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