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浓浓的年味弥漫在神木的大街小巷。。。。。老街的叫卖声依旧响亮,钟楼洞口驴拉车上的大妈叫卖着:“黄酒、黄酒,自家酿的稠黄酒,一斤6块啦~~~随后,梅子回家后催着妈妈也做了最爱喝滴~~~黄酒! 神木人们一般做黄酒只在冬天做(一般都在腊月),平时人们顾不上。进入腊月,梅子老家村里的婆姨们就行动着开始做黄酒了,先是把家中新碾的软米拿出来一两斗,在清水中泡一夜,到第二天太阳下来时,从清水中捞出来,接着每家院墙上都有一个大簸萝,里面晒的就是曲芽子、软米等。过几天,拿到碾子上磨或到镇里加工曲芽面、糕面,随后,再加进那个非常关键的“老酵头”,接下来每家很热很烫的大炕头上都会放着一个大盆,用大袄或被子捂着,那一定是在发黄酒。。。。。 ![]() 梅子亲自熬得自家做的黄酒 黄酒通常也叫做米酒,是一种用黍子做成的糊状性的饮料。有的地方也把黄酒叫浑酒或稠酒。它是神木人过年接待亲戚朋友时的一种饮料。陕北民歌中唱的那“热腾腾的米酒端上炕,快把咱亲人迎进来~~~”,说的就是这种黄酒。 ![]() 准备发酵的稠黄酒 黍子是一种粘性糜子。糜子有竹糜、小糜子、黍子几种。竹糜植株高大,穗子大,颗粒白色个大,碾成米叫大软米,是吃糕的上好原料,一般种的少,农村人们一般用它的穗子扎笤帚。小糜子也叫硬糜子,碾成米叫黄米,用来做炒米,做黄米饭吃。黍子碾成米就是软米,人们用它来蒸糕,炸油馍馍,做黄酒。 ![]() 蒸糕面 就像蒸馍馍要有酵子一样,做米酒也要有酒曲,所以做黄酒先要做酒曲,要把玉米和麦子生芽,芽长到有一寸长,就要晒干,推成面,做成曲面。超市也有卖现成的酒曲的。黄酒有不同的做法,简单的做法是把软米面蒸成糕,加上曲面发酵就行了,现在人们图省事,都这么做。 ![]() 曲芽芽面 在梅子小的时候老家做黄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酒曲、糕面都是自家泡米、磨面,每到腊月做黄酒的时候一股酸甜的酒香味弥漫在整个窑洞里,真令人陶醉。有时在做黄酒时就经不住它的诱惑,不时地就要吃上一口。磨好的黄酒发酵到发甜,微酸就行了。神木人做黄酒一般都要倒上些的白酒,以增加它的酒精浓度。。。喝着更带劲~~ ![]() 好的黄酒,颜色是淡黄色,微酸,有股甜味,略有一点酒味,爸爸说,那时日子不好,能喝上黄酒简直是一种享受,一碗下肚,浑身感觉舒服,比什么饮料喝着都带劲。在梅子老家一家人家的黄酒做得“歪好”,则直接说明了这家婆姨做年茶饭的手艺好坏,黄酒做的不好,全村人都会笑话的,因为黄酒是要用来招待人的。亲戚朋友正月来拜年滚上一锅黄酒,一人舀一碗或泡上一把熟米,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物,也体现着神木人的实在、厚道~~~ ![]() 神木城里人一般上午吃饭迟,早上起来,滚上一锅黄酒,每人美美地喝上一碗,黄酒里再泡上些熟米,暖暖和和的,也不饿了,就能等到吃午饭,农村人冬天不干活,一般只吃两顿。有时晚上临睡前再喝上一碗,带着一天的欢乐很快就进入梦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