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母亲,是一个在家乡神木市山区小学坚守了37年教学工作的高级教师。母亲与人为善、性格开朗、注重亲情团结,维护朋友关系,善解人意,助人为乐,与人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她经常要求我们: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母亲就奔波辗转在神木4个乡镇11个大队的村办小学之间。可以说母亲把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山区教育和乡村小学,把最珍贵的汗水洒在了荒凉贫瘠的沟沟岔岔和山山峁峁上了。但含辛茹苦、勤劳坚强、勇敢坚韧的母亲却以苦为乐、默默劳作、无怨无悔,在乡村民办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 ![]() 可能有人会问母亲干了28年民办教师为什么没有机会转正。这主要是因爷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划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和投机倒把分子。所以他的子女和儿媳妇全都受到牵连,全都抬不起头。父亲因爷爷的问题不是靠边站就是不能到好单位和重要岗位工作,更没有机会提拔;二叔因爷爷的问题政审通不过,不能上大学;三叔和三姑因爷爷的问题不能上高中,初中毕业就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这里重点要说一下因爷爷的问题,母亲只能到偏远地区工作,不但没有可能按时转正,而且只能好好干,好好表现,一旦表现不好随时可能被辞退。更不许带着孩子到教书的地方。母亲只好把我们姐弟4人留给奶奶照看。后来,又因奶奶要为爷爷平反的事情上访,担心我们照顾不了小弟,只好把小弟留给住在离高家堡城15里的李家洞村的外婆照看。 ![]() 那是1976年的冬天,也是我们家最寒冷最难熬的冬天。腊月初六那天风刮的很大,零下20多度,因外婆家在路边居住。当天下午,仅有6岁的小弟在马路边经过时,不小心让一辆县运输公司过路的拉炭大卡车从身体上压过去-----。噩耗传来,母亲和父亲分别从几十里以外的工作地赶回。当时,父母悲痛欲绝,哭天抢地,撕心裂肺,我们全家人多少天都处在一片悲痛、懊悔和自责之中,父母像大病了一场,面色苍白、有气无力。尽管如此,母亲为了不耽误学校的事情,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事后不久,默默无闻的而又顽强不屈的母亲又出现在讲台上。可能母亲除了不敢也不愿意耽误自己学生的学业,也是为了逐渐转移和淡忘这件的事情。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和宽广的胸怀啊。多少年过去了,一旦有人不小心提起这件事,父母亲都哀伤不堪,无以名状、难以释怀。 ![]() 那时候,母亲顶着失去小儿子的悲痛和反革命分子儿媳妇的压力,勇往直前、负重进取、迎难而上,全心全意的干好本职工作。因农村每个小学都是复合班,所有的课程就一个老师。所以,母亲一个人顶几个人,一个老师带几个老师的课,既要带语文又要带算术,既要带美术又要带体育,既要带劳动又要带唱歌,既当科任老师又当班主任,既搞后勤又当校长。 ![]() 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寒来暑往,每天忙了白天又忙晚上,忙了教改又忙观摩,忙了开会又忙培训。有时候除了批改作业还要备第二天的课,还要给差生补课,给低年级学生洗衣服梳头做饭,有时候还要照顾一些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学生,还要照顾一些家长有事外出,或做工村民们委托下的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母亲总是热情大方、勇于担当,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 母亲在当28年民办教师的艰难岁月里,所走过的学校有窑镇乡(现锦界镇)木瓜山村小学半年;大保当镇打坝梁完小半年,昌吓补拉湾村小学1年;乔岔滩乡王家瑪村小学3年,石圪崂村小学1年(我就是这个时候在此出生的);再到高家堡镇水洞村小学1年,瓦瓷塔村小学6年,中沙岇村小学3年,石岇村小学3年半,马家渠村小学8年半。在这28年中,母亲不管走到那一个学校都能赢得一片赞扬,不管离开那个学校,学生和乡亲们都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苍天可鉴,日月可表。母亲的忍辱负重和善良举动,感动了天地。终于好人有好报,在马家渠村教书时因表现突出,群众公认,村上以名誉社员的身份给母亲分了一块靠近高家堡镇小南门外的面积近一亩大的宅基地。有了这块安身立命的风水宝地,爷爷和父亲才有了建8孔窑洞的基础和可能。这是牛家自解放前到八十年代初第一次彻底翻身解放和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也是轰动当时和当地的一件大事。 ![]() 终于等到1979年爷爷的问题彻底平了反,母亲也快50岁的人了。凭母亲的年龄和学历,与年轻教师一起通过考试转正,显然是没有精力和优势了。所以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多少次峰回路转,母亲又连续三次获得了榆林市山区模范教师的荣誉后,才在1988年夏季转为公办教师。母亲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才换来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母亲转成公办教师调到高家堡镇金岗沟村小学教书一年后,才经父亲多次找县领导如实倾诉了家庭的困难(因父亲也在偏远地区神木县跌水崖电站当站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也没时间照顾在县城上学的子女们)后,才调到神木县城南关小学任教,终于可以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们了。母亲到南关小学后又干了9年才在教师岗位上光荣的退休了。这样算下来母亲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一共在教育系统工作了37年。 ![]() 母亲喜欢交朋友,邻居阿姨们只要听到母亲回到神木家中,就三三两两隔三差五的都来串门聊天。母亲也有许多兴趣爱好,她喜欢画画、绣花和剪纸艺术,尤其喜欢做针线活,她做的手工拖鞋美观大方,人见人爱;母亲年轻时也爱好文艺、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陕北民歌,她的声音高亢明亮。我经常和母亲开玩笑说:“你是女高音,生下了我这个男高音”。 如今,母亲除了腿和腰有点毛病以外,其它各方面都很健康。 劳苦功高几十年的母亲可以说先苦后甜、功德圆满、儿孙满堂。子女们也小有成就,孙子外甥们也学业有成。母亲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像候鸟一样,冬天飞到西安和二儿子一起“取暖”,夏天飞到榆林和女儿一起避暑;春秋又飞到北京和大儿子一起遛弯聊天,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到天安门广场、天坛公园、前门大街和慕田峪长城等近郊旅游。真是其乐融融,悠然自得,颐养天年。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回顾母亲几十年的教书育人和辛勤工作。如果没有母亲对民办教师岗位28年的坚守和执着,就没有以后的转正和进城;如果没有母亲对山区教育事业的忠心、爱心、善心和恒心,就没有母亲多次获得全市山区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更没有母亲苦尽甘来和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用一位表哥的话说:“舅妈真是从奴隶到将军”! ![]() 祝愿玉汝于成的母亲永远健康长寿,永远快乐幸福! 也祝愿天下的所有像母亲一样的善人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 牛小刚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