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神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时尚理发店不断用琳琅满目的美发项目招揽顾客。当你走出繁华,是否注意到隐匿在都市中的一些传统理发店,它们没有华丽的装修,考究的门面,也没有显眼的招牌,但它们有固定的顾客群,它们的广告手段不是各式各样的理发项目,而是传统的理发师和他的传统手艺。 在神木县阴山路,如果不注意看,“一把刀杨满有”理发店很容易被周边的店铺淹没。为了追求时尚,理发师杨满有的女儿也打出了离子烫、韩国玲珑烫等招牌,但他们的主要服务项目还是传统的剃头、刮脸。 走进 “一把刀杨满有” 理发店,时光仿佛倒流,这些传统的理发工具将我们带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而据杨师傅介绍,他现在使用的剃头刀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理发师叫杨满有,今年74岁,身体硬朗,手不抖,眼不花,他每天早晨来到店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擦洗自己的理发用品。店内没有流行的音乐,两把传统的理发椅子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置备的,据说比他女儿年龄还大,现在还在为顾客服务。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是杨师傅的固定客人,已经在杨师傅的店里理了几十年发了。五十岁左右的女儿,已经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手艺,但老顾客的信任让杨师傅在古稀之年仍然留在店里。 这些挂在店内的牌匾都是顾客送的,杨师傅最骄傲的是一些老干部对他手艺的信任。杨师傅说,送他“艺德扬塞外妙手盖神城”牌匾的人曾经是某县的县团级干部,路过神木,在他的店里理发,对他的手艺赞赏有加,前一阵子听说这位顾客已经作古,杨师傅感慨时间飞逝。 杨师傅给一位老顾客刮脸,手艺不精的人很容易就会划伤人。杨师傅回忆说,他15岁就入行学习理发,到现在已经快六十年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店里也曾做过染烫等美发服务,引领神木当时的时尚潮流,但现在这些已与他无关。 农历二月二,天气很好,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理发的人很多,很多不足岁的小孩儿都被带到理发店内剃头,杨师傅给小孩子剃头一般都是用剃刀刮。杨师傅一边逗小孩,将小孩的注意力引开,飞快的刀子一会儿就将头发剃干净了。现在,杨师傅经常定期上门为一些年龄大行动不方便的人服务,一些未满月的小孩子也是**的对象。 小小的店内挤满了排队的人,很多人宁愿排队等待,花费比其他地方高的价钱也要来杨师傅的店里理发。讲究的杨师傅在理发时总是穿上大褂子,女儿也继承了他的这一习惯,如今父女两个人还在用传统手艺为老人和小孩服务。 看着这些赞扬他的书法作品,杨师傅说,他不愿意退休的原因就是舍不得传统的手艺和多年找他理发的老顾客,他希望女儿把传统的手艺继承下去。 来源:神木新闻网 |
W020140303361840844762.jpg (130 KB, 下载次数: 407)
W020140303361840853030.jpg (143.63 KB, 下载次数: 402)
W020140303361840854833.jpg (132.72 KB, 下载次数: 392)
W020140303361840857556.jpg (140.56 KB, 下载次数: 413)
W020140303361840870166.jpg (163.1 KB, 下载次数: 377)
W020140303362523317104.jpg (175.18 KB, 下载次数: 37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