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每日话题] 把脉合拍喜剧:病得不轻 气血不足肝火过盛

阅读数:1035  |   回复数:0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10-7-23 10:50:2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唐伯虎点秋香2》。 吴君如是合拍喜剧最常见的主角。张达明、罗家英、苑琼丹等一帮熟脸也常被拿来充数。 《唐伯虎点秋香2》 《唐伯虎点秋香2》   王晶导演的《大内密探灵灵狗》站到亿元俱乐部门槛上之后,一堆看了让人五味杂陈、翻江倒海的合拍喜剧蜂拥而至。   本报鉴定:“喜剧已死,闹剧丛生。”在现在这个阶段,打着经典的旗号更容易赢得票房,事实也证明这种策略的成功。但这样的阶段不会太久,风险越来越大,各位影人请自重。   南都记者 简芳 王晶导演的《大内密探灵灵狗》站到亿元俱乐部门槛上之后,一堆看了让人五味杂陈、翻江倒海的合拍喜剧蜂拥而至,他们利用影迷对过往港式喜剧的留恋,套用经典之名,挪来原班配角阵容,把《花田囍事2010》、《越光宝盒》、《唐伯虎点秋香2》等片推到了观众面前。《大话西游》中,紫霞在临死之前曾经哀叹,“我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不少被片名和阵容吸引,自掏腰包走进影院的观众,在放映结束之后也生出同样的念想,他们中的一些死忠粉丝甚至愤怒地宣称,“喜剧已死,闹剧丛生。”   我们曾经热烈拥抱,反复膜拜,引经据典的喜剧啊,现在却常常被指责越来越不好笑,越来越令人失望。它到底是怎么了,今日南都娱乐诊所就来诊断一番。   众怒   “诸位导演,放过经典一马吧”   《大内密探灵灵狗》、《花田囍事2010》,《越光宝盒》、《美丽密令》以及正在上映的《唐伯虎点秋香2》,这些名字的共同特征就是均与经典有关,都拉来原版中观众熟悉的张达明、罗家英、田启文、苑琼丹,朱咪咪等一帮熟脸充数,并由资深的香港喜剧导演打造。尽管边角功夫做尽,在不少观众和影评人看来,它们与经典之间还是相距了十万八千里。   豆瓣上更是以简单的评分直言了原版与后来者之间的差别。1996版的《大内密探零零发》7.4分,1993年《花田喜事》7.3分,1995年《月光宝盒》8.7分,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8.0分,而对应的《灵灵狗》、《花田2010》、《越光宝盒》、《唐伯虎2》却没有一部超过了6分,分别为5.3、5.5、5.5和4.4而已。比较有意思的是,《新扎师妹》、《新扎师妹2》和有新扎师妹续集之称的《美丽密令》,三部影片以7.4、6.4、5.8的分数直落,正好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   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观众,他们都表示,除了支持偶像,影片与经典相关联是他们走进影院的重要原因。更有不少网友在时光网和豆瓣上哀求诸位导演,放过经典喜剧一马。影评人张小北称:“对于那些被《唐伯虎点秋香》的片名骗过来的观众,我得说,这片子里就那个2字有点靠谱。”网友五色全味则表示,“这几年看王晶的电影,有种感觉是自己仍然活在80年代抑或90年代初。过去王晶拍的电影也烂,但是却能靠新奇桥段来制造剧力,赢得‘桥王’的美誉,而这几年却似乎渐趋江郎才尽。”还有网友发问,“合拍喜剧,你敢再无聊一点么?”   病征   笑料滥傻 气血不足   经典的港式喜剧以无厘头为宗旨,每部都少不了屎尿屁笑话和外带点荤腥的段子,但又不止步于此。周星驰作品如《大内密探零零发》、《喜剧之王》等等,除了把小人物追求理想的执着与艰辛淋漓展现之外,还不忘讽刺那些势利小人和社会的丑陋阴暗面,如果没有这些部分,它们不会至今仍被影迷奉为经典。   而去年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几乎就是用新瓶装旧酒,12生肖代替了四大密探,刘洋模仿李若彤女扮男装,引来骂声成片。网友“公元1874”认为,“那些脑筋急转弯令人发指地拖延时间,比起《大内密探零零发》里最后的颁奖典礼段落,简直不能用天壤之别、高下立判等形容词来形容了,我觉得以后有必要为这种低劣的模仿单独开辟一个新词。”《唐伯虎2》中也是如此,周星驰与对穿肠之间的斗智斗勇被脑筋急转弯取代,“必先自宫”的段子更是被指来自远古。   众多香港影人北上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合拍喜剧把“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演绎成了“接近过火,接近癫狂”,搞笑的套路仍然沿用旧法,但是神髓已失。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在《越光宝盒》的影评中写道,“按照我的理解,‘山寨’就是恶搞和戏仿,初看跟‘无厘头’是一回事。但是,仅仅只有恶搞和戏仿的“山寨”,并非就是无厘头——— 表象之下尚缺少灵魂。”   诊断:合拍喜剧疲倦无力、面色萎黄、表情呆滞,正是中医所指的气血不足,这病症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医嘱   别看低观众智商,未来风险越来越大   虽然不少观众怨声载道,但是合拍喜剧的却时常大卖。《大内密探灵灵狗》9940万,《越光宝盒》更厉害,以1.28亿的票房给合拍喜剧的投资商无限希望。其它作品比如《花田喜事2010》5800万,《美丽密令》3620万,《唐伯虎点秋香2》截至本月18日收得3900万也算不错。只有跟《灵灵狗》撞期的《追影》比较惨,仅1220万元而已。从整体上看,这些“向经典致敬”的影片都得到了不错的票房回报。南都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认为,利益的驱使是不断有跟风作品出现的最大推动力,“这么挣钱的事儿,谁都愿意干!”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两到三年,应该是能再骗一阵子   吴鹤沪认为,这样的合拍喜剧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是出于利用品牌效应的目的。在他看来,他们中的很多都只是简单的恶搞,忽视观众对电影的需求,看低观众的智商,完全是直接伸手进去挠观众的痒。“这些片借助经典的名气,你也不能说他们绑架了观众,因为观众还是自愿买票去看的。但是这个量如果不控制,你老是喊‘狼来了’就不灵了。”   据他分析,尽管口碑不佳,现阶段这类喜剧仍有市场空间,但是数量不能过多,“两到三年的时间,应该是能再骗一阵。”根据多年院线管理的经验,他觉得,受市场和观众肯定的还是比较认真的喜剧,“比如冯小刚的几部喜剧,比较贴近生活,也没有刻意地以教育为目的。喜剧不是简单一笑而过的事情,经典的喜剧比正剧更难拍。”   时光网票房讨论群掌柜“不二”:请观众提高要求,也希望香港导演多动脑筋   不二表示,《灵灵狗》和《越光宝盒》的大卖与档期其实有很大的关系,《唐伯虎2》虽然目前累计票房不足4000万,但档期毕竟是在相对淡静的六月,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看做该类喜剧衰退的征兆。但他同时认为,“这种类型未来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他们一味地复制就觉得可以搞定观众,从电影产业的趋势和导向来说,有应付观众的嫌疑,对市场是不负责任的,电影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新鲜才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至于这种喜剧还能吃老本多久,不二表示,它们仍然有“钱”景,但绝对不会成为主流趋势。以韩国电影为例,他们就是因为高速增长之后粗制滥造导致的市场下滑,“我们真的不要太乐观了,希望香港电影人多动动脑子,不要以为一遍一遍地重复就可以对付观众。”另外,不二也希望国内的观众也提高对电影的要求,“话说回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的观众也还不成熟。”   合拍喜剧之烂俗法则   **的男人、丑女、反串、恶搞、屎尿屁笑话等,这些港产喜剧的传统要素到了今日,神髓尽失,只剩空壳。照着这些法则,或许你也能鼓捣出好几个剧本来。希望接下来的合拍喜剧,真的别止步于此。   E旧笑话当冷饭炒   曾志伟不断“略懂”,还给小马接生。(《越光宝盒》)   古天乐顺着楼梯小心翼翼地爬下来,义正词严地道:我现在就以这个…大内密探的身份来拘捕你,你没有必要说话,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将来在公堂上都会成为呈堂证供!(《大内密探灵灵狗》)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若然自宫,未必成功;如不自宫,也可成功。(《唐伯虎点秋香2》)   吴君如用鸽子传信“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想你想你好想你,放只信鸽迷死你。”(《花田喜喜事2010》)   表演狗血 肝火过盛   除了在笑料上炒冷饭,最近两年合拍喜剧集结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演员,由于气场上的冲突,混搭的阵容常常让观众有“调频”的感觉,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统一风格的关系,三地的明星有时会一齐使用最为用力的表演方式,俗称“洒狗血”。除了正在上映的《唐伯虎2》被投诉,在《美丽密令》中,阿Sa、吴君如、陆毅和谢娜的组合也被认为“非常诡异”,尤其是谢娜,“不论在哪部电影里,都看到她在装傻充愣或卖弄风情,总有她正在快乐大本营主持的幻觉。”但这事儿还真不好怪演员,有剧本的气血不足在前,角色本身不充分,怎么演都是洒狗血,因为黄秋生那样的奇葩还真不是随处都有。   诊断:建议各位演员在开工前先吃点荸荠、柚子、梨等清肝火的水果。不过这些都是辅助治疗,一旦气血足了,表演上的肝火过盛稍加调理即能治愈。   新旧版本口碑对比   1996《大内密探零零发》7.4分   2009《大内密探灵灵狗》5.3分   1993年《花田喜事》7.3分   2010年《花田喜事2010》5.5分   1995年《月光宝盒》8.7分   2010年《越光宝盒》5.5分   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8.0分   2010年《唐伯虎点秋香2》4.4分   2002年《新扎师妹》7.4分   2010年《美丽密令》5.8分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