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博物馆基本陈列--边塞雄风、朔色长青 关于“边塞雄风、朔色长青”的说明 有史以来,神木的历史地位一直处于边塞要冲。从商周时期的方国(鬼方)到秦汉时期的边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五原郡)、唐宋时期的城堡关寨林立、明清时期的九边重镇。 历来是多民族交错杂居之地。既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又有错综的文化形态,始终作为中原王朝的北土屏障,在军事发展史上突显了连续数千年的延续性。但介于建制称谓的不断沿革变化,故用“边塞”。 “雄风”二字既显示了冲突双方波澜壮阔的粗旷大气和生死决绝的悲情壮举,也不排除和平时期广大民众生生不息、水土共享的辛勤经营和甘苦相依的沧桑生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征途上,生活在神木的各族民众,用热血与眼泪、辛劳和智慧,造就的是雄浑而又独具情韵的文化风景。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苍凉悲壮的自然美,厚重丰富的历史美、冷暖情深的人文美。因此可以说,神木县的古代文明雄风巍巍,气韵悠长! 三颗松树的神奇传说,给“神木”二字赋予了诗情画意。唐代诗人王维酒后纵马神松之下,留下了“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的诗句。千百年来,神木广大民众紧紧系绕的万古劲松的乡土情结绵延不断,有志之士大显身手,精彩迭出,朔色长青。 神木县博物馆(孟红霞、牛晶晶整理)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