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起叔 于 2014-3-21 11:40 编辑 其实农村不也挺好吗?当个农场主不也挺悠闲吗?生活不也挺滋润么?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煤炭不再那么景气,地产流动性比较欠佳之时,有一部分神木人开始返璞归真,加之县上政策好,现在一副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之势,神木也好像要像英国一样进入“逆城市”化时代了 “县上惠民好政策,让咱农民发了财!”今年37岁的榆林市神木县尔林兔镇东葫芦素村农民王治军一边收拾猪圈卫生,一边喜滋滋地介绍说。 王治军说的惠民政策就是神木县先后推行的“333”工程、“金桥”工程、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县上规定只要在本县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种植养殖大户、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涉农企业,政府均给予不超20万元的资金奖励,每年年底均一一进行兑现。县上相关部门还通过与银行对接,每年要为农民发展产业争取贴息、低息贷款,以解决农民创业筹资难。 在政策鼓励下,王治军大胆尝试,已经建成两座蔬菜大棚,养殖有300多只白绒山羊、200多只土鸡、20多头生猪以及10万多尾鱼苗,建成了“裕祥庄园”并对外开展农业观光采摘、土特产经营、食宿等业务,实现了生态循环利用,且全家7口人全部参与经营管理,仅去年他各项收入总和达到30多万元,获得县上的奖励资金也达9万元。 神木县地处陕西北部,属全国产煤大县,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陕西第一经济强县,正在建设国家级陕北能化基地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和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区。为了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神木县每年都要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奖励种植养殖大户,以培养典型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仅去年,全县惠农奖励农业领域共涉及2298户,奖励资金1312.3万元;林业领域共涉及47户,奖励资金1583.67万元;畜牧领域共涉及2683户,奖励资金1821.49万元。总奖励金额达到4700万元。为农民发放430笔小额担保贷款,金额达到4363万元。 惠农政策催生了农牧业快速发展,一些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逐年扩大规模,甚至相互抱团,或成立合作社,或成立股份公司,增强抗风险能力。有的干脆自己当起“农场主”,搞起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一条龙”生态循环式发展模式,“家庭式农场”在黄土高坡开始初现雏形。 据神木县农业、畜牧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全国标准式农业休闲农庄、20个规模化家庭农场、18个休闲农庄、3个300万亩玉米马铃薯小杂粮高产集成农业区以及6个万亩玉米、大豆、谷子、绿豆示范片。 同时,还建成15个万只养羊大村、2个千头奶牛场、40个3000头规模养猪场、18个200只规模肉羊繁育场和20余个县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全县已有40余个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注册成立了6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来源:西部网(通讯员 刘生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