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公司在上半年招聘项目经理的信息发布之后,黄某立即与该建筑公司进行联系,该建筑公司未经任何调查,仅凭黄某“还可以”的简历遂通知黄某面试。黄某面试通过后,填写了入职申请表,人事部工作人员在入职申请表人事部意见处签字并拟报领导批示。 次日,人事部HR发短信要求黄某去该建筑公司上班。由于公司人力紧缺,总经理马上指示黄某出差去湖南,协商当地一个项目的回款工作,之后黄某又多次出差,公司也报销了相关出差费用。 就在近日,出差回归后的黄某要求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该公司发现,黄某原来谎报了自己的相关资质证书,并不具备一级注册建造师资质,不符合该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职位需求,不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并通知黄某“被离职”。 黄某在前天申请了仲裁。在仲裁庭审中,黄某出示了报销单据、车票、短信、微信等相关证据,认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最后仲裁委支持了黄某的诉求,该建筑公司不得不对黄某进行赔偿。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企业也有一定的责任,未对入职员工做严格审查,导致企业发生了不应发生的用工风险,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黄某不遵守契约精神,虚报个人资历,瞒骗企事业单位。 “职秘企云”在此提议广大企事业单位依法招用员工,加强对员工的入职管理和审查,以减少用工中本不应发生的风险。 “职秘企云”帮助企业严格把关入职关口,企业可在职秘平台上对求职者发起“有言在先”的文字约定,从细节上提前规范双方行为,在保障招聘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低把用工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职秘企云”作为全国首款、首创的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帮助企业做到数据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真正做到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经营效益,让职场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为企业服务,为社会诚信服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