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这就是神木五中教师霍斐的工作准则。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他从教十六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执着追求。 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耐心处理教育中的每一个问题 霍斐说:“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心中根深蒂固。那时霍斐的心中就萌发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1998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孙家岔中学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十六年来,他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从未动摇过那颗育人的拳拳之心,他用自己的满怀激情和无私奉献浇灌着每个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2012年,他的学生贺文辉由于家庭贫困,即使在寒冬腊月也经常穿着单薄的衣物。霍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将家里的一些衣物送给贺文辉,并且带他去书店买了许多必要的学习用品,又给了他一些零用钱,让他买些生活必需品。初中时期,正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霍斐总是隔三差五地给贺文辉带一些牛奶、水果等营养品,他的关怀在贺文辉的心里化成了学习的动力。2013年中考时,贺文辉取得了神木县中考第三名的好成绩,给了恩师最好的回报。 他说,教育工作就是要用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处理教育中的每一个问题。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在教学工作中,霍斐时刻这样要求自己。 霍斐说,从教这些年来他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自己首先要有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自己并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劳动;当他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自己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渐渐地,终于有学生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 “现在当我再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们是跟您学的’。”对于学生们的这些变化,霍斐倍感欣慰。因为他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管理好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这一切都使霍斐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霍斐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 去年9月,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张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车撞倒,造成小腿骨折。霍斐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赶到医院看望他。为了不让他的功课落下,他动员班里的同学分组分批前往医院,给张凯辅导功课。他的这一举措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 霍斐在转化学困生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课堂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便是霍斐转化学困生多年累积的经验。他说,对待自己的学生争取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潜心钻研教材 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执教的那天起,霍斐从未放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霍斐说,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 在教学中,他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付出总有回报,荣誉接踵而来。近年来,霍斐先后在2002和2006年度分别被评为“神木县模范班主任”; 2007年所教学生张圆获神木县中考第一名;2009和2012年度分别被评为神木县首届和第二届骨干教师;2012年度被评为“榆林市第二届好教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