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阅尽、质朴为人,今天的神木儒商王耀刚在经历多重抉择、喟叹人情冷暖之后,重新开始二次创业,诚信经营两家实体餐饮店,并亲自采购食材,以神木最低廉的饭菜价格取信于顾客。看轻金钱、注重信誉的王耀刚,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将继续干实业、聚人气,尽快把200多万元债务还清。 笔者前往神木县朱军鱼庄专访王耀刚时,前台服务员说王总买菜去了。在员工口们的口中,王总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亏待任何人,为了能让顾客吃得放心,王总采购、洗菜、摘菜、剥葱、捣蒜从不怠慢,亲力亲为。王总永远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能顾全大局,全身心投入,并沉浸其中。店里的员工生病请假,王总亲自熬汤送饭,关心照顾。 ![]() ![]() 经电话联系,半个多小时后,衣着朴素的王耀刚开着一辆破旧的奥拓车出现在门外,只见他打开车门,大包小包的往回拎菜。交谈中得知,他衣食住行从不讲究,吃饱、穿暖就行,虽然是个文化人,但不善言辞,性格和善、平易近人。曾几何时,王耀刚腰缠万贯,依靠煤炭发家,却又因为煤矿经营不景气以及神木民间借贷的债务纠纷而一落千丈,成为负债近千万的穷光蛋。殊不知,在这之前,王耀刚只是对经商毫无概念的一位教书匠、一个诗人。 以诗为是:诗人的诗意栖居 诗歌就是一切,简单而纯粹。早在1983年,王耀刚考入榆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麻家塔中学教书,晚上写诗创作。曾先后在《诗刊》《星星》《延河》等大小刊物上,以“秦弓”的笔名发表诗歌和诗评300多首(篇)。那时侯,王耀刚创作颇丰,诗歌《山那边》深受广大诗友的喜爱。出于生计,王耀刚转业当起了电厂的保安。起初,他白天检查安全,晚上研究诗歌创作,虽然环境艰苦,但他对诗歌的热爱丝毫不减。在门房20瓦白炽灯下,王耀刚创作的两万多行长诗《黄昏的火焰 诗歌的血》得到当地文学社团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厂里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把他从门房“提拔”到了供应科。30岁,本是诗歌创作的最佳年龄,可是无奈生活窘迫,再加上领导指责不务正业以及妻子的抱怨,王耀刚最终放弃了诗歌创作。不久后,他买了辆翻斗车开始给电厂拉煤,妻子则在燕家塔开了门市并开办纯净水厂,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慢慢好转,几年下来,总算有了点积蓄。诗意的生活在不经意中被一点点改变,一颗平常心也变得不再平常,直至今日王耀刚还是很怀念那些诗意栖居的日子。 煤海风云:有机遇也有陷阱 凭借拉煤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2005年,王耀刚和朋友一起去新疆开办煤矿和焦化厂。以后,他自然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煤老板”,可是这个“煤老板”有点怪,他不坐飞机,只坐大巴往返于神木、乌鲁木齐及全国各地,而这一坐就是整整五年。王耀刚在新疆达坂城开办的第一个煤矿凭借好人缘,有不少亲戚朋友入股。由于煤矿规模较小,加上河流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煤矿经营每况愈下,为了还上亲戚朋友的股金,他自掏腰包,赔了自己,把部分亲朋的股金原数退还,还有的亲朋信得过他,不退股金。为了让股民赚钱,王耀刚把第一个矿未退股的股金投资到了第二个开在玛纳斯的煤矿上。吸取了第一个煤矿的经验教训,第二个煤矿自然条件好,但是这次的“毒瘤”却是各股东的贪婪。由于股东的利益纠纷和日益凸显的矛盾,最终这个煤矿也只能不了了之。两个煤矿共赔1000多万。后来买焦化厂,亏空过大,给郭某担保,蒙受损失达800多万。再后来去南疆开办煤矿因为效益好,其他股东答应给王耀刚的20%股权变成了5%的空股并聘他为矿长。当时投资办厂虽然赔了,可是那片土地留给他的却是难以忘记的美好回忆。昆仑山下,寂静的夜空神秘又开阔,那种美让王耀刚诗情涌动。他还经常开车穿越塔里木盆地,胡杨林和农垦景象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王耀刚去维吾尔族的人家做客,全家都吃素拌面,唯独给作为客人的他加了一个鸡蛋、一块羊肉。和哈萨克牧民和工人们一起喝奶茶、吃马肉,坐在草地上聊陕北民俗,说牧民特色,那才是王耀刚眼里的快意人生。 艰难岁月:挺住意味着一切 2010年寒冷的新疆,王耀刚独自一人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游荡,全然不顾路灯、行人和车辆。失败的煤海致富让这个昔日的“煤老板”负债千万,信心信念丧失殆尽。父母妻儿,朋友弟兄的电话,都变成了盲音,大大小小的股民变成他脑海“监狱”里的囚犯。一直担心的老婆乘车奔向了新疆,见到他后,夫妻二人默默对视,泪水顿做倾盆雨,嚎啕大哭。是抱怨还是心疼,竟成了他当时的哥德巴赫猜想。败了,赔了,近千万的天文数字。凄惨的景象,用语言描述,显得太残忍,只有想象,而且是诗人的大胆的想象,才能勾勒出他当时的狼狈、沮丧,失落和屈辱。 回家吧,爱人的召唤比银河系那颗最亮的星辰的光还要沉重。那些他无脸见面的善良的股民也在召唤。极端的时刻危难的时候,是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接纳了他,并给了他希望、信心和勇气。此时,天山脚下,神秘寂静的夜空留在了他的诗里,虽然他不煮一字,未吟一首。伊犁果子沟差点被雪崩活埋的情景,都成了他快乐美好的回忆。昆仑山中,维吾尔矿工家里那顿饭,一碗素面,一个鸡蛋,一块肉的特殊款待,比国际大酒店的宴席还要留香。他想通了,回家,回家,要死也要死在亲人身边,死在爱恨交织的神木,死在那些陪他同煎熬、共患难的股民面前。在新疆煤矿和焦化厂摸爬滚打五年后,王耀刚最终还是灰头土脸外加一屁股债回了神木。 信贷危机:掀起诚信保卫战 债台高筑的王耀刚,徘徊于黄河边上,游走在白云山头,曾一度想过死,但每每想到男人应担当的责任,那份大于天的责任,他就会幡然醒悟。有些亲戚朋友劝王耀刚离开神木,躲得远远的,可是他却说:“这怎么行,我走了钱是不用还了,可是丢了的还有别人对我的信任,**,有钱难买信得过。我是一个男人,责任在肩上,不能说走就走。”为了走出困境,王耀刚曾求神拜佛,抽签打卦,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曾经帮朋友担保贷款200万元,朋友跑了,为了履行担保人的责任与义务,他自掏腰包偿还本息430万元。王耀刚的经历让他悟出了一本“诚信经”。这本诚信经核心就一个,那就是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说:“诚信是人的脸,做人的根本,做生意的大本钱。说话要算数,哪怕是一个点头,一句话甚至一张白条,只要答应了,就必须履行承诺,承担责任,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直到生命的终点”。 ![]() 王耀刚还认为,诚信的基础是金钱和实力,欺骗是诚信的死敌。身先士卒的王耀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军鱼庄的质优价廉和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是全县出了名的。他经常告诫员工要始终记着顾客是上帝,要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为了能早一天还清债务,王耀刚提前制定还款计划,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切从简,只求吃饱穿暖,曾经的“煤老板”早已是一个开着奥拓车在菜市场买菜讲价的小老头。他说:“别人借我钱就是信得过我,我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债还上”。与人和善的王耀刚还债务还了这么些年,没少给过债主一分钱,原股民和朋友们都说他是个老实人,宁亏自己也不亏朋友。近年来的行程终成硕果,王耀刚开着一辆早已送给侄儿的破旧奥拓车上路,同学帮,亲友助,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劫后反思:不以成败论英雄 谈到反思,王耀刚说,自己弃文从商还是很后悔。合作中,股东太有钱,但是贪婪无知,让他屡受牵连,再者资金链断、轻信盲从,也是导致一处处厂矿倒闭的关键。“路走得多了,心中也就有了大道”,这是采访王耀刚时,无意间在他口中跑出来的话,很有道理。他曾多次向我们说:“做生意的这些年,把人给折腾坏了,哭过、笑过,也想死过;生存不易,在大把大把钞票的得失中终究还是有所悟、有所想,算是活明白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艰苦的打拼,苦尽甘来,王耀刚的千万巨债只剩下200多万元了。在谈到经商之道时,王耀刚说:“生意场上,切忌轻信盲从,要多听多看,吃苦耐劳,坚持自己是对的。做好一件事,就要全身心投入,沉浸其中。自责,反思,承认现实,一直尽力。”对于王耀刚而言,做生意就是走冰桥。在煤海战役中屡败屡战的王耀刚把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和苦难当作他最大的人生财富。在探索中发展的朱军鱼庄和小肥牛火锅两店,虽然经受过挫折,但必将在王耀刚的精心管理下迎来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