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娘炮”的问题,引发热议。主流媒体也纷纷加入讨论,纷纷发表评论,被解读为“互怼”。 关于“娘炮”的争议升级。 9月6日21时41分,微信公号“新华网”发布“辛识平”的署名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严厉狠批。文中写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 9月6日23时,“人民日报评论”在睡前聊一会儿刊文《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表示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并称“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 ![]() 相对而言,半月谈的观点相对客观。 半月谈公号发表《有一种美,叫雌雄莫辨:新生**美进入阴柔时代?》,文章说:
文章最后说:
由所谓“第一课”引发的关于“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讨论不断升级。 据清博舆情系统显示,从8月31日至9月7日17时, “娘炮”相关信息共计14807条,传播的主要平台是微信、微博,分别为5451条、4373条。9月6日晚新华社、人民日报相继发声,9月7日舆论热议度达到顶峰。舆论情绪分布较为均衡,可见网民对此持多元态度。 ![]() ![]() 关于“娘炮”的舆论反响 少年娘则国家娘,中国男人的血性何在? 多数网民对当前越来越多的“娘炮”刷屏的反常现象表示担忧,呼吁“好好治治这股娘炮歪风”、“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少年娘则国娘”的声音一直颇有市场,认为对阴柔小鲜肉的迷恋会让青少年的审美观向“娘炮”方向发展,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必须是阳刚英勇的青年们撑起来的。譬如一则被老师批语“写得好”的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被广泛热传,文中写道:“少年娘则国娘,我要做个血性男子汉 ,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 有人认为,“娘炮”霸屏的原因是以女性为主的粉丝群体来说,人畜无害的美更符合心理的安全需要。 还有人认为“父职缺位”、校园乖宝宝教育,影响男孩子阴柔审美倾向。 这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