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神木城市建设精彩蝶变 初次见面,他站在巷子口迎接我们,亲和儒雅,笑称自己也是七零后!因为他今年73岁。他埋首于三间地下室书房,笔耕不辍,是最爱读书的榆林人,是神木书香家庭带头人,是神木市住建系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总是紧跟热点,整理党建学习资料,坚持终身学习,不荒废一朝一夕,他就是那位勤谨认真且欢乐多多的侯先生! 他的传统与时尚总能“无缝对接”,他肩扛手提,背着大包小包的书回家,直到学会了发快递;他去饭店买单扫二维码支付很娴熟;他打字如飞,微信发照片还知道点击发原图;他的朋友圈总在深夜转发养生文章;他家院子里一共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还是枣树,他很仔细地打完枣,扫完落叶,在深秋暖阳中坐着喝茶看报,仔细端详自己的一件件藏品,仿佛触摸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过往岁月。 四十年峥嵘岁月稠,时光流转,让他饱经沧桑,却让智慧积淀,历久弥坚。四十年前,一个三十而立之年的年轻军队干部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四十年后的今天,他是一名五好老干部,是神木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1.人生第一本书 他是侯廷华,1946年农历四月初七出生在神木麻家塔乡滴水崖芦子湾村,生在解放前,成长在国家恢复时期,家境贫寒,少年丧母,念书很迟,1956年开始念书,11岁在水磨河初级小学才上一年级。人生的第一本书,那是一本来自商务印书馆第六次修订本的“四角号码新词典”。侯书记说“那是我本家的一个姐夫王文华的书,当然我是半明半暗蹭的,如饥似渴的翻着看,就再没还,姐夫当时是军长的警卫员,所以身边总是有书可看,我们当时用的都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如今73岁的侯书记依然可以很流利地背出,笔画号码对照歌:“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那会穷啊,哪有什么书可看,就这么一个小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抠着反复看,这本字典就是当时他的全部家当,也是所有的精神食粮。 2.因一斗米粮票无缘神中 1961年他以五分制全优生选送在麻家塔高级小学,高小上学一年,到1962年升学考试要考神中,就得住校,住校就得自己交粮食,一斗谷子(6升谷米即18斤小米),“我家有亲戚最初答应给我借一斗谷子,家里粮也有,但是最终还是没给,因为他怕我还不上。”没办法,就没参加升学考试。 因为交不上一斗谷子而未能参加当时神中的升学考试,他很遗憾,此生没机会做一名在神中念过书的人。 3.红星闪闪照四方 一个人要成功,要有超出常人的努力,要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当年在部队,最熟悉的一首军歌即“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红色的战士红思想,全军上下一片红,颗颗红星忠于党”。他立志当兵,就是想做更好的自己,如果有能力,还能照亮他人。 侯廷华写了一首诗描述自己的军旅生涯“延安古浪一条山,看押戍边任务艰,战备施工斗荒顽,留下足迹在边关。” 当兵十五年没过过一个团圆年,下到连队后,老班长的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在部队发展进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学习文化。时刻保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他那时候一个月六块钱的津贴,以新兵身份,拿津贴费刻蜡板,制作关押犯人的花名册,二十多天他熟悉了三百多个犯人,也能准确做到四知“名字、户籍,犯什么罪,判多少年”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4.触摸城市生命线,感受神木新容颜 1984年转业回来在筹建玻璃厂后勤处,1986年下乡万镇,担任整党工作组组长,1987年春节,担任市政管理所的副所长,2001年离岗,2006年退休,神木城市规划里的打桩定点、道路改造,拆迁协调,都是他们牵头做。 他是神木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他的视角,一同感知改革开放以来,神木城市建设的精彩蝶变。 从1986年到1996年,神木县累计投入市政建设资金4500万,共拓宽改造和新建了县城骨干道路六条,总计15.5公里,改造街道38条,共计16公里,城区面积由过去的2.2平方公里,规划发展到18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县上一年就投入市政建设资金2500万,新建了河堤过境公路、纬一路、惠泉路、驼峰南路等骨干道路和希望小学,职教中心,政府办公楼等楼群。 2017年7月23日,随着神木撤县设市,让神木这座古城更加焕发青春,迎来了各项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以前神木城区主干道只有一条东兴街,随着城市发展,逐步修建了滨河大道,打通了九龙大道、麟州街,四纵二十一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初步形成,欣欣向荣,感受神木城市建设的新容颜! 5.唯有读书高--收藏生涯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从1964年12月份参军带了一本一九五零年第一次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和两本有着毛主席、朱德肖像的笔记本到现在“汗牛充栋”的上万本书籍,在这十八年中跑遍了神木大大小小书店,榆林各书店,还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西安各大书店,跑遍了湖南山东、内蒙、宁夏,还在台湾收藏了孙中山的一本《三民主义》原著,自费订阅了25种报刊杂志,历经五十年的藏书集报生涯,目前在册登记书籍一万余册,报刊杂志三万多份,剪辑报刊做读书笔记1000余册,五十年的读书、集报生涯让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内心世界愈发充盈。 他的读书、集报、藏书经历使他感悟到,“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实践使他明白了“有增长智慧之用,有自娱自乐之趣,有修身养性之需,有借鉴考证之备” 6.退休不褪色,永葆先进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岁月流转,让他饱经沧桑,却让智慧积淀、历久弥坚,他是榆林五好老干部,是神木市委优秀共产党员,他离岗不离责,退休不褪色,正用独特优势,继续发挥余热。 侯廷华2001年9月离岗,2006年9月退休,2016年8月担任是神木住建系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一职以来,更是以党支部为阵地,以红色文化藏书和藏品为教材,以红色革命教育为方向,积极组织主题党日和党课教育活动,紧跟热点,增添正能量,充分发挥了老党员余热。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建微信群,有39人,发送微信有关党课党建方面文章200余篇。 侯廷华自己抄录或复制千题解答和1000余份学习资料给老党员和社区发放,组织老党员为绥德子州捐款1500元,在锦界沟掌义务植树三百余株,看望慰问伤残退伍军人、病困病故老党员十七人次,多次组织支部党员和退休老干部瞻仰红色遗迹,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以身作则,认真组织老干部党员开展主题党日“特色党建”活动,被省、地、县(市)媒体报道46次,其中10次以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或特色党建案例申报市委组织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为广大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起到了标杆作用。2018年,支部被榆林市委组织部、老干局联合授予了“五星老干部党支部”,本人也同时被授予“五好老干部党员”称号,被神木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最后用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结尾,不要说夕阳抵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