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藏铁路最难修的康林段(康定到林芝)开工建设,川藏高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向西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到拉萨。途中依次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高尔寺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色季拉山8座高山;经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易贡藏布江、雅鲁藏布江7大江河。 ![]() 全长1629公里,设计最高时速200km/h,川藏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的动车只要十来个小时。 小伙伴们是不是心潮澎湃了呢!今后可以免受汽车的洋罪,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上午看稻城亚丁的神山圣水,下午看林芝的十里桃花…… 你是不是认为,最美川藏高铁沿途风光应该是这样的 ![]() 这样的 ![]() 还有这样的 ![]() But,真相是,超过七八成的时间,窗外都是这样的 ![]() Sorry,因为川藏线跨越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平均海拔3800m,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相当于在“地球的褶皱”上修铁路。 为了消除显著的地形高差,川藏铁路更多采用高桥、隧道,建设难度比青藏铁路更甚。正好跨越了“褶皱”的康林段尤其难,所以比两头的成都到康定、林芝到拉萨段晚开工好几年。 ![]() 被称为极端工程 川藏铁路总体地形特征为“八起八伏” ![]() 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碰撞,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并向东西两端释放压力。在东端遭到扬子板块的顽强抵抗,二者互相挤压、紧缩,形成大规模的褶皱与断裂。 即将开建的川藏铁路康定到林芝段线路总长约915公里,约86%为隧道,10%为桥梁,路基极少。其中,从康定到昌都正好跨越这一“褶皱”。 大山大河、高寒缺氧、地震带、破碎带、地热、暗河……在这种环境下动土,面临哪些地质灾害风险? 高地应力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隆升形成的澜沧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带,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地应力集中。二郎山、折多山、高尔寺山、海子山、芒康山、伯舒拉岭、色 季拉山等越岭隧道埋深从数百米至两千多米不等,岩性以花岗岩类页岩、泥岩、岩浆岩、千枚岩等为主,大埋深超长隧道高地应力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问题突出。 ![]() 高地(岩、水)温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热泉沿深大断裂出露,集中在八宿、昌都、巴塘、康定、通麦一带,共50个高温热泉对线路有影响,约15个隧道存在高温热害。例如,昌都吉塘镇有82°C高温热泉,影响浪拉山隧道;通麦镇有92°C热泉,影响易贡隧道;康定有91°C高温热泉,影响折多山隧道。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