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公是一位煤矿工人。早些年,听老一辈人说无论哪家,如果不是家庭拮据,谁都不会愿意去下井。原因是,那时候的井下并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以及安全设施。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了,设备进口了,安全隐患不大了,但我仍然觉得不踏实。 老公是从零七年就来到陕北打拼,从给被人拉货到给大车装煤,再到井下装载机司机,最后到2011年进入安装队成为一名安装回撤工。 作为一名矿工工人的妻子,我时刻关心着老公的工作状态,对于我或者更多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看来,月工资能拿到接近一万的工资是多么了不起的。那时候因为老公家负担重,煤矿工资相对比较高,他决定留在这边赚钱维持家中生计。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就选择离开家乡追随他来到这边。起初总感觉自己很委屈,为了他放弃了很多,身在异乡,举目无亲,而他又常以没有休假为由无法给我关怀,陪我逛街游玩。有段时间我们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我和老公都是专一且上进的人,他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多脏多累都愿意冲在前面;我也慢慢开始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希望能和他在生活之余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零九年八月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矿区散步,无意间看到了老公和他的几个同事刚从井下上来,穿着一身又脏又破的工作服,又黑又重的防砸靴,疲惫不堪的样子让我又笑又心酸。从那之后,我就尽我所能做一名贤妻,为他创造舒适、干净又温馨的家。 一零年十二月的一个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了《幸存日》这部关于煤矿工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下井四十余年的“井王”,在因为其中一名矿友家属在下井前对其丈夫提出离婚遭拒后,所有下井工人受到这位粗鲁家属的诅咒,很不幸当天那批工人因透水事故被困井下,井王根据自己多年的下井经验,带领大家吃软质煤块幸运的存活了下来。这部影片再次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了解到矿工的生死安危牵系着多方面因素,作为家属一定不能让老公带情绪下井,不能有任何不吉利的话语。之后,我便开始逐渐收敛我的任性和不懂事,尽可能让老公不带任何思想包袱下井作业。 自从老公从装载司机变为安装回撤工后,几乎每天都是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看到本还年轻的老公头上日渐增多的白发,一次次在还未愈合的伤口上增加更多的新伤,几近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天承受难以想象的工作重量,腰腿肩疼是常有的事,看到这样拼命挣钱的老公,我甚是心疼。为此,我特地在网上学习了一些按摩手法 ,在老公下班后为他消除些许疲劳和疼痛;还搜集了一些对下井工人有益的菜品,为他的健康做一些弥补。除此之外,为了让老公更轻松的完成公司布置的文化类任务,我主动和他一起背诵岗位描述、学习企业文化,学习和准备公司的各类节目(跳舞、体操等)。 谈恋爱时,他几乎没多余的时间陪我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我工作后,受挫难过时他在井下,电话打不通;生病请假后,他不是第一个来看我的人,更不是帮我买药,在床前照顾我的那个人;结婚了,他连正常家庭男人处理的购买、搬运家具家电也累得没精力去办。不过,这一路走来,我的抱怨和委屈没了,更多的是心疼和理解。 所以,在此我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更希望作为矿工家属的大家能够为我们伟大的老公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充满包容和关怀的家,给予他们呵护和理解,支持和安慰,做他们最强大的后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