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城烟客 于 2018-12-6 10:04 编辑 寒冬初上,齐聚一堂,村落热闹。大雪来临之前,家里备好了烧酒。 前俩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堆人坐在一起瞎坎,聊得大多是婚后生活。酒刚喝到一半,一个朋友就起身说要走,敬了一圈酒就撤了,原来是去高家堡吃杀猪菜了。大老远的跑那么远去吃一顿饭图什么,我们都劝说在哪吃饭不是吃,还用跑那么远。其实要是换做我,肯定也会去的。以前提起杀猪菜只有儿时的记忆,可能没那么大的概念,只是为了吃顿好的。 对于现在来说,只要朋友召唤,没什么事就肯定会到场。不知道是上了年纪,还是越来越珍惜朋友间的友情了,还是我们的哥们弟兄婚后越来越害怕孤单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聚到一起。前几天老父亲说过几天家里杀猪,让我把朋友们叫上一起来家里吃顿饭。一年到头来吃粮食长大的猪仔刚刚好,不肥不瘦,肉质比市场的要好很多。农村长大的人都明白,咱没什么好东西拿得出手,但是朋友们都帮衬不少,一来招待他们,二来热闹热闹。 ![]() 记得那一年冬天从外地回来,只是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刚下车就被哥们接到了饭店,吃的正好是杀猪菜。那一年我们都还年轻,喝醉了总是找不倒回家的路;那一年我们都无所畏惧,喝醉了谁都不服只扶墙。而现在我们都不再年轻,都开始为了生活奔波,都开始为了家奋斗。在家庭面前没有面子,没有攀比,没有那些所谓的虚荣。以前很多人不以为然的东西,在现在看来最重,那份担子给谁都得扛得起。在外地的朋友问我陕北有什么特色菜,我说杀猪菜,朋友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叫,我只能说杀猪时候吃的菜就是杀猪菜。因为有些情怀他们永远不会懂。 ![]() 杀猪选个日子,主家叫几个帮手,逮着了肥猪绑好。杀猪也讲究个流程,有专门的“刀子手”,也叫“屠家”,找准位置,一刀下去就解决了,旁边还得有好的帮手。有时候自家杀猪也会因为掌握不好位置或帮手不利索,肥猪又站起来满院子跑,还得逮回来,让这杀猪的过程中增加一些笑声。男人们麻利的开始烫水脱毛,然后把猪挂在架子上,开膛破肚。内脏下水都处理完,然后把猪从脊梁一砍俩半,开始过秤。一头猪杀多少肉,得有个数,不管是要卖还是自家留着吃,都要称一下猪肉的净重,心里知道这辛苦换来的回报。然后男人们就会开始卸件,就是把猪肉割成一块一块的。 女人们会拿一块好肉回去准备做饭,犒劳一起杀猪的帮手,以前由于舍不得,就割一块猪槽头肉,也就是从脖子割下猪头带血的刀口肉,肥肉多一些。猪肉多放一些,附带干豆角或酸菜的大烩菜、米饭。 ![]() ![]() 小时候寒冬时候家里会杀猪,小孩们都会期待着,因为在那时候真的少吃没穿。那个年代都贫穷,物质匮乏,每年收成最多的是些粮食,仓储后就是来年的口粮,剩余的一部分会卖掉换白面。记得喂养了一年的猪仔也就是杀个一百来斤,还有给亲戚分一些。 那时候的人们朴实,杀猪遵循的是农历的节气,还没有冰箱的年代,到了冬季就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了,存储过年的食物。不管是农人还是城里人,都会相应的去庆祝。一来庆祝丰收,二来也是为了犒劳自己,三是这个季节杀猪是可以存放的。而现在,村里也不在拮据,最起码的猪肉是都不稀罕了,稀罕的是怀念以前的那种味道。朋友公司请人吃饭,同样是杀猪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大雪来临之前为了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一种期待美好未来的希望。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方式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习俗,一种属于神木的饮食文化。现在的我们自问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吃过,但是提起杀猪菜还是会情不自禁。有些东西也许很多人不会懂,我们吃的不只是一锅杀猪菜,有些情感不只是一顿饭。这一锅菜吃出了面子,你叫我来,是你看得起我,我如约而来,更是没有驳了你的面子,这叫交情。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