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万信达财税咨询 发表于 2019-3-7 09:11: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相信大家听说过“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史书典故,那么,你们听说过“大禹治税”吗?在这里,小编推荐各位看官,有必要看一下央视网新闻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税事春秋(一)大禹治税。

当然,现存的一些珍贵书籍资料也可以佐证一下税收的起源。《尚书·禹贡》,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税法雏形文书,对我们了解夏禹时代一些税收政策很有参考意义,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 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小编翻译一下,九州到此统一了:四方的土地人们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个湖泽都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慎重征取财物赋税,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

《尚书·禹贡》里面的内容这里就不娓娓道来,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大禹开山治水,划分九州,并详细制定了各州范围,土地情况及赋税等级。可以说,夏禹时代就有了税收的雏形。

另外,《史记·夏本纪》里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高度的概括一下,税收是伴随国家的起源而起源的,而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出现了最早的国家财政征收形式是“贡”,即臣民或者属国将物品进献给君王。翻阅历史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中记录孟子的这样一段话:“夏后氏五十而贡”, (这里比例具体多少我们不做深究),现代通俗的解释就是以五十亩地(古时的亩)为计量单位,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贡纳给国家。

有可能的是,“贡”一开始仅仅是自愿的奉献缴纳。在原始社会晚期,各地域氏族成员出于爱戴或者敬佩的心里,自发自愿地将一些产品贡纳给首领。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国家出现,阶级观念形成,“贡”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制性征收手段,成为赋税的早期形式。


屏幕前的你有没有get到一些新的财税知识呀?

我们只是税务最新信息的搬运工,工商税务有问题咨询万信达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结语:欢迎大家随时留言交流;喜欢我 就““关注”我、“转发”我、“收藏”我!微信18098071627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莫先生 发表于 2019-3-7 09:1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