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m1981 于 2019-5-21 14:56 编辑 ![]() “最近怎么样?” 发出这句话之后,我抱着手机,足足等了20分钟。 看到屏幕上出现短短的两个字——“还好”。 一瞬间,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像泡沫一样消散。 什么时候开始,以前最好的朋友,现在却不知如何聊下去。 又一次,我匆匆结束了和她的对话。 从高中开始到现在已经认识12年。她是我打心底承认的好朋友。 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 大概是大学里各自都结交了新的朋友,忘了两个人的约定; 有了男朋友,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对方; 第一次忘记彼此的生日; ……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她回老家考了公务员。 我们有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价值观。 很多时候,她讲的事我不知道,我说的事她不了解。 不止一次,我打开和她的对话框,从最近的聊天一点点向上滑,然后再一点点拉下来。 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屏幕上的聊天记录一样,从一天几十条变成几十天聊一次。 上一次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一个月前的表情包尬聊。 ![]() 和她只剩尬聊 / 《秒速5厘米》 1小时的时间是多长呢? 是一天的1/24,一年的1/8760。 1小时,仅仅可以用来睡一个短暂的午觉、做一顿简单的晚餐,甚至看一部电影还觉得不够。 而唯独面对和她的对话框,才觉得1小时原来也有60分钟,3600秒。 那些不知如何继续聊下去的瞬间,让我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漫长。 如果一个人按照每分钟可以说160个汉字的话,1小时便是9600个,而我们之间却只有简单的7个字。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隔开我们的不仅仅是面前的手机屏幕,还有1682公里的距离和这些年彼此不了解的变化。 知乎上搜索:“为什么朋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下面的回答大都相似:“时间久了”、“联系少了”、“没话聊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谈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 从初见到热恋再到结束,你能感知到两个人的变化,却没有一个人先说破,不敢相信却无能为力。 你想去接近她,但哪怕只是一厘米,再也迈不出那一步。 ![]() 樱花下落的秒速5厘米,我们都不及 / 《秒速5厘米》 其实,这几年也遇到过一些人,但很少再有像以前那样交心的。 大多都是短暂的熟络之后,加了微信,开始还会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几句,没过多久,两个人就成了对方好友列表里的僵尸粉。 就像最近在网络走红的新词“气球式社交”形容的那样: 以十倍速与人建立社交关系,又在短时间内以十倍速远离对方。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一只气球,快速膨胀后立即干瘪,都不用戳,风一吹就破了。 表面上大家都聊得火热,实际上却都不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慢慢了解面前的这个人。 新朋友不知道旧脾气,老朋友不了解新故事。 于是渐渐地,心事更习惯留给自己一个人。 就如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的那样: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上一次和朋友聊天超过1个小时是在什么时候?” 有次和同事吃饭聊起这个话题,大家纷纷开始回忆: “高考结束那个晚上吧。” “大学的时候能和朋友聊很久,现在没有过了,感觉大家好像都越来越忙了。” “工作之后,很少有了,最长的一次聊天好像是上周六,还是和领导的电话会议。”…… 年岁渐长,我们变得越来越忙,话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懒得去倾诉。 恍惚之间才发觉: 25岁后,好像很少有聊天超过1小时的朋友了。
我们上了不同的列车,渐行渐远 / 《秒速5厘米》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里,大概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分隔线,把我们整个人生划成不同的阶段。 它可能是在25岁,也可能是20岁,又或者是18岁。 可能是因为一件事、因为一个人,也或许只是一瞬间的感觉。 但就是那短短几秒,你会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 知乎上@沙棘汁的一个回答说—— 看到朋友发的朋友圈。里面写到: 搭顺风车时,后座四五岁的小女孩一直对爸爸说"爸爸我好想滑滑梯~"爸爸说"刚才不是玩过了吗,不准再玩了。” 我想说我也好想滑滑梯啊,突然想到自己已经20了。 那一刻,鼻子莫名一酸。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很多时候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即使是父母,也无法给我们一个完美无误的人生参考。 所以很多时候,遇到难过的事,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诉说。 也想过和别人说一说,只是太近的人会觉得矫情,太远的人说出来也可能不会懂。 于是,开始学会了沉默、忍耐,然后自愈。 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如今我们也许无法回头,但在那个懵懂的青葱岁月, 谢谢你来过,陪我走一程。 作者:艾艾 公众号:概率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