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七月十五了,母亲嘱咐我下班回家经过农贸市场买上几斤新鲜的羊肉。临近下班,又收到远在千里的姐姐发来的微信,问外面有没有卖面人人的。我恍然一愣,姐姐这是想家了吧,自从我们姐弟上了初中到大学毕业再至陆续工作,家里虽然每年吃羊肉过七月十五,但有十几年没有捏过面人人了。这几日,朋友圈里各家的面人人已经精彩纷呈的晒了出来,姐姐也一定是看到了,远在没有“面人人”的异乡的她,定是勾起了对儿时这一美食的怀念,也勾起了一缕隐隐乡愁…… 小时候的面人人既是节日的礼物,也是贫寒岁月里难得的零食。一入农历七月,家家开始发面,买红绿两色的颜料,收集“面人人眼睛”,洗净面板、剪刀、小梳子……为捏面人人做好万全的准备。 面发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就绪。关系好的邻里或者本家都会商量,安排好日程,今天大家一起帮你家捏,明天帮我家捏,男女老少齐上阵,各色花样层出不穷。这时候,捏面人人就成了一种乡间才艺大比拼,参与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捏出神话里的龙,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猛虎,圈养的猪羊,水里的游鱼以及各式的花朵……各家的主妇不仅比样式,还要比质量、比口感,你眼看着各家的面人都花花绿绿、形色可人,但尝起来口感可能大不相同,其中的秘密就在和面和烘干的过程里。讲究些的主妇会多动动小心思,在和面的过程中加入白糖、奶粉甚至牛奶,还有的加入蛋清,这样只要把握好加入的碱量,蒸出来的面人人会白的发亮,尝起来还带着一缕甜丝丝的奶香。刚出锅的面人人冒着蒸腾的热气,主妇将它们一一摆在面板或者竹帘上,趁热点上红绿两种颜色,面人人瞬间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红绿这两种最朴素、最常见的颜色给白花花的面人人注入了灵魂,它们在一瞬间变得生动起来,飞鸟欲飞了、青蛙欲跳了、花朵儿欲绽放了… 待所有的发面都捏制完成,主妇往往会选出一些顶漂亮的面人人送给参与帮忙的伙伴,大家纷纷散去,主妇收拾完战场,开始面人人的下一步加工。蒸完面人人的大灶堂还散着余热,不再新加柴火,这个温度刚 刚好。主妇在大铁锅里刷上一层薄薄的油,将面人人们一一摆布在锅里,敞开锅盖,逼出面人人多余的水汽,我们老家称这一过程为“炕干”。经数小时的炕干,面人人底部已经变得焦黄,发出诱人的香气,主妇们再趁着好天气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曝晒,彻底晾干,装入透气的口袋,高高悬挂起来,防止偷食的老鼠,也防备偷嘴的小孩。 大人们的技艺比拼已经结束,小孩子之间的竞赛才刚 刚开始。首先是数量的比拼,小时候的我们会互相炫耀:“我们家今年捏了100个面人人!”“你们家才100个,我们家捏了200个!”这些面人人将是小孩子们下半年最主要的零食,各家一般给小孩都会按量分配,一天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谁吃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有的小孩很会节约,直到过年了还有存粮,无疑是最终的胜利者。除了数量还有样式上的比拼。虽然在捏制面人人的过程中,大人们已经过一轮暗暗的较量,但在小孩子们中间,这是一种非常敞亮、随时可以上演的较量。这种较量重在时髦,重在漂亮,假设有人拿出了最时兴的英雄孙悟空,那么他会是今天的胜者,如果有两个孙悟空,小孩们势必要经过一番评判,样式更复杂、带“皮肤”的悟空当然是胜者……另外还有味道的比拼、口感的比拼,这往往体现在孩童们单方面的炫耀:“我的面人人好脆呀!”“我的面人人很甜!”你若不信,他最多给你尝一口,也得不到统一的结论…… 我与姐姐的这一乐趣一直延续到我十来岁她十四五岁的时候结束。那时候,趁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轰轰烈烈的落地生根了,各能源企业拔地而起,我们的北元集团也正是在那时候萌发、成长。故乡里正值壮年的父母、叔叔阿姨们纷纷背起行囊离开村庄,来到这片能源沃土求生存,谋发展。我和姐姐以及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也渐渐分开了,到不同的的地方上学,成长,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同事,慢慢的将关于“面人人”的乐趣尘封了…… 姐姐在前两年去了更好的城市工作,并遇到了她的意中人,顺理成章的在那里安家了。工作安稳、生活顺遂的姐姐甚至比在外上学时更频繁回家来。每每回来,总嚷着母亲做一碗羊杂碎,做一盘猪肉烩酸菜,走时候还不忘带一罐妈妈腌的酸沙盖……我感受到了她对故乡食物的思念,这些食物渐渐承载了她愈来愈浓厚的乡愁…… 我飞奔回家,和母亲说今年我们捏一些面人人吧。好几年没操办过这些的母亲欣然同意,立即开始了发面置办,我去超市买了更健康的食用色素,一整盒颜色繁多,不单单只是红色和绿色。时隔十几年,这一次捏面人人的只有母亲、父亲和我了,爸妈的手指头虽已没有年轻时候灵活,但技术仍然娴熟,我在网上搜了各式的面花供他们参考,可他们更乐意捏那些飞鸟、游鱼、胖乎乎的小娃娃……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这些“面人人”们原来也一直在表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物质匮乏的年代,动物状的面人人是人们对肉食需求的表达,那时候非常时髦的悟空、八戒应该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胖乎乎的小娃娃则是对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幸福希冀…… ![]() 母亲将炕的焦香的面人人仔细包在泡沫盒里让我寄给姐姐。我又买了初上市的老月饼,带着母亲的面人人走进了快递公司…… 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原本更重祭祀的节日,不仅表达了对先祖的缅怀,也通过面人人这一载体,更好的传递了亲情,寄托了乡愁,另一个方面也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有了万万千千如“面人人”一般的载体,游子的乡愁才有了寄托,更懂的感恩、知晓敬畏;也正是有这万万千千如“面人人”一般的载体,才让亿万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浓情永系,才有了家,有了国,有了寄托,有了归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