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神友圈里有人问:“现在过中秋除了可以放假,到底还有什么意义?”网友@夏天感慨道:“现在的中秋节再也不像小时候,现在的中秋只剩下一顿油光四溢的晚饭,提醒我们渐渐失去的仪式感。”![]() 在节日氛围越来越淡漠的今天,我们期盼节日的到来除了可以“名正言顺”的休假以外,我们的确慢慢失去了过节的能力。 当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响彻千古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和古人比起来,他们过的叫中秋,我们顶多算是放假。 ![]() 好像每次过节, 最先热闹起来的都是朋友圈, 今天又收到了谁谁谁送的月饼, 今晚又去哪哪哪吃饭, 放假了又准备去哪里浪几天, 看上去热闹非凡。 ![]() 发完朋友圈的你其实月饼一口没吃只是拍了一个照片, 即便是节假也很久没有好好陪父母吃顿饭了, 也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见面了。 节日祝福热情似火,其实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 发完朋友圈这个节日就已经算过完了。 ![]() 还记得小时候除了过年, 最期盼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 ![]() 最喜欢跟着大人去老街“打月饼”, 人还没到,月饼的味道就已经传出来了, 浓浓的胡麻油的香味, 刚烤出来的月饼的香味, 疯跑着过去就为了蹭着吃一口刚出炉的月饼。 ![]() 坐在小板凳上, 看着师傅烧火、和面、调馅儿、包月饼、压模、进烤炉, 能看整整一下午“打月饼”。 等到月饼打好了,拎着满满一桶月饼回家, 把月饼晾在大簸箕上,还没有晾干就已经吃饱了, 有时候太贪吃,吃的牙疼、肚子胀。 ![]() 到了晚上, 一大家人就会围在一起包饺子、炖羊肉, 桌子上摆满了月饼、水果还有瓜子花生。 吃完晚饭,大人们拉着话收拾东西, 然后家里的哥哥就会领着我们一帮小朋友 去院子里拿蜡烛和塑料瓶做小灯笼, 拿着做好的小灯笼挨家挨户串门,好不热闹。 ![]() 那个酒香四溢、欢声笑语的中秋夜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到如今,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再也没有小时候吃月饼的兴奋感。 越来越多的人把他乡当故乡,当团圆变成一种奢侈的享受,中秋节也渐渐失去了那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羁绊。 ![]() 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过中秋的方式, 但是总有些东西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故乡的月, 故乡的酒, 故乡的食, 于是仪式感就成了一个珍贵的标记! ![]() 我们还会过中秋节,还喜欢吃月饼,我们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 同时,还为了重温那种熟悉的感觉。月饼原来象征团圆,意味着要和家人在一起吃才叫圆满。 可如今,很多在外奋斗的年轻人不能时刻陪在家人身边。 他们的中秋节,也许是和朋友,和恋人,或者和同事在一块儿聚餐聊天。但是,只要和身边的人一起,或者心里牵挂了某个人,就都是家的感觉。 所谓团圆,可以彼此相伴,也可以千里共婵娟。 ![]() 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台词: “在爱消失以前请记住我”。 人虽然在成长改变,记忆却能一直延续下去。 混糖饼子、月饼、灯笼是每到中秋都会想起的事情。 节日的存在,提醒人们记住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 因为只要还有记忆,就还有爱。 等一年中秋,等一轮月圆,只要有你有我,哪里都可以过中秋节。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