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石破天惊”之誉的石峁遗址,又引强烈关注!9月21日至22日,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在神木市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匈牙利乐器博物馆、日本口弦琴协会、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百余名考古、音乐界专家学者参加。 ![]() 本次研讨会由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市委、市政府主办,旨在集中展示石峁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探讨石峁遗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入挖掘石峁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石峁遗址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 与会代表认为,石峁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不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近年来,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出土的玉器、石雕、口簧、骨笛、陶哨等重要文物描述出四千多年前一个丰富艺术、充满信仰的社会风貌。今年4月,石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翻开了保护利用进程中崭新的一页。 ![]() 开幕式后,邵晶、孙周勇、吴小红、方建军4位专家学者先后分别作了题为《皇城台——石峁考古新发现》《早期口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石峁遗址的碳十四年代研究》《石峁口簧的音乐历史意义》的主题演讲。孙周勇还做客“神木大讲堂”,作了题为《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石峁遗址》的学术报告。 ![]()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们还赴石峁遗址、神木市博物馆考察参观,并分为考古、音乐两组进行专题研讨,在神木大剧院见证观看了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暨“追音四千年·筑梦七十载”音乐晚会。 ![]() 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 ↓↓↓↓↓↓↓↓↓↓↓↓↓↓↓↓↓↓ 作为“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重要环节之一,9月21日晚,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在神木大剧院举行。原副省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白阿莹,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老体协主席黄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等出席并按下启动器,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宣读《国家文物局关于将石峁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函》。 ![]()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自2011年起,省文物局组织了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展开科学系统地考古调查和发掘,考古工作揭示出一座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石砌城垣构成的超大型城池,面积逾4平方公里,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彩绘壁画、占卜用具、生产生活工具、装饰品、武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考古成果表明,石峁遗址在农业、建筑、美术、音乐、天文、信仰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文明程度,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近年来,石峁遗址先后入选“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等。 ![]() 为了加强石峁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榆林市于2015年11月批准设立了专门性管理机构石峁遗址管理处。2017年以来,管理处围绕石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目标,先后储备了10多个前期项目。今年4月,石峁遗址顺利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管理处成立了石峁遗址申遗工作专班,将其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一体推进,一并实施。申遗相关文本正由专业团队编辑,申遗考古纪实纪录片正在拍摄制作,各储备项目已开始规划设计。 ![]() 据了解,神木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的安排,从更高层次认识石峁遗址申遗和保护的重大意义,并以申遗启动为契机,立足抓好研究、抓好保护、抓好利用“三个抓好”,立足全力支持、全力投入、全力服务“三个全力”,进一步加强对石峁遗址的研究、保护、利用,力争将石峁遗址打造成展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标杆范本。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