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东正 发表于 2020-4-26 22:09: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东正 于 2020-4-27 14:31 编辑

     【前言】
      获悉“龙岭迷窟征文”本没什么写作思路,不知从何着笔。前几日,偶然看到论坛一位朋友以“陕北老物件”为主题结合剧情展开了写作,这便给了我灵感。于是,开始着手刷剧,第一遍刷感觉有些上瘾,连夜刷了九集,当时的感受就是“亲切”,一因取景地,二因剧中的“地理元素”。其实,当时也并没产生什么写作想法,可能是还没开窍吧。
      一日晚饭罢散步消食儿时的胡思乱想才彻底让我下了写作的决心。写些什么好呢?就结合剧中那些让我感到亲切的取景地和“地理元素”吧,这时才觉得第一遍刷剧有些可惜,白白错过那么多完美的素材,于是又开始了第二遍刷剧。因此,成文便拖了一些时间,但好的是文中也多了这些插图。
      一、亲切的取景地
      剧中第一集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素有“三秦之地”之称的陕西,也是我出生所在的省份,因此这份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所谓“三秦之地”,有两层含义,但不论哪一层都离不开人与地,在讲第一层含义之前不得不先提一下“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即陕西关中平原,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的一个地点,因此也称渭河平原,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秦岭则是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故而“秦川、秦岭、秦地”合称“三秦”。
      第二层原因才是“三秦”的真正由来,《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是时,汉还定三秦”的记载,公园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引兵东向,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国最高统治者自居,大封诸侯: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其实当年的“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不包括陕南,只是由于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才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为“三秦”。
      深入观看才发现该剧的取景地主要集中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有榆林的麻黄梁、靖边的波浪谷以及让我感到最最亲切的神木高家堡古城。








      二、亲切的“地理元素”
      关于剧中“地理元素”的采集,除了单张图片展示以外,更多的还是拼图,试图通过台词结合图片的形式来展现,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为此我截图千余张,拼图也过半百,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已做过尽量的删减,在文字编辑过程中我也会再做梳理,尽量为大家的阅读提供方便。因此,文中如有疏漏之处,还请诸位“慧眼”多多批评指正!
      (一)显性“地理元素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出露良好,目之所及地表崎岖、沟谷纵横,百万年来黄褐色尘土的沉积再经流水的侵塑,外形便变得独有。


      黄土塬、墚、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墚顶平坦者为平墚,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墚称为峁墚。平墚多分布在塬的外围,也称破碎塬。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峁顶的面积不大,若干个峁大体排列在一条线上的为连续峁,单个的叫孤立峁。连续峁大多是河沟流域的分水岭,由黄土梁侵蚀演变而成;孤立峁或者是黄土堆积过程中侵蚀形成,或者是受黄土下伏基岩面形态控制生成。

      此外,该地黄土地貌垂直节理发育,分层现象明显。


    【黄土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交流便需要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同样也会产生特定的地方语言,所谓“十里不同音”,陕北方言的属晋语,至今保留入声。倘若让我评选剧中方言最佳,我选择李春来,不接受反驳!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语言是歌曲的灵魂。不仅如此,它也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剧中所提及的“信天游”便是如此。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在陕北它也称“陕北民歌”,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因此,剧中所配字幕当中的“酸曲儿”应该是有出入的。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黄土生态】
      截图右边所示植物是柠条,它是榆林各县普遍栽植的乡土树种,是干旱缺水的草原、风沙迷漫的半荒漠地区的先锋植物。其实力雄厚的根系,能深扎入沙层深部吸收水分。地上的嫩枝,细叶披着白色蜡质外套,控制着水分蒸腾。它那庞大的根系,挂满无数的根瘤;个个根瘤犹如座座微型固氨车间,给沙地增添了肥源。不仅如此,它还是是“铁杆牧草”,能放牧牲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饲料。冬季大雪封山和早春百草尚未萌发返青的缺草之时,柠条更是牲畜的“救命草”,对保羊保羔有重要的作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陕北群众说:“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拦沙、蓄水、淤地把水保,编织、药用、蜜源好,放羊、烧柴、作肥料,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黄土工程】
      明长城是明朝在陕北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也叫边墙,不同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在陕境内主要分布于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以及延安市的吴起县境内。它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它还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窑洞建筑因地势而导式有平顶式、靠崖式和天井式三种。图示为靠崖式窑洞:将山坡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窑洞。此外,窑洞建筑因取材不同又分土窑、石头窑、砖窑和接口窑四种,其中石头窑和砖窑又属于平顶式窑洞,接口窑则是在土窑的基础上在窑口处用砖块或石块延伸空间建成。
    【后记】
      由于论坛发帖对篇幅的限制,原本准备的好多图片素材及文字都不能尽数呈现:关于显性“地理元素”中还有“黄土陷穴”与“天气现象”未能展开,隐性“地理元素”中的“风水”、“区位”、“时空”、“位置”、“文化”、“尺度”、“动物”……未能一一展现,虽有美中不足,但情感相信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移步我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最终会于个人微信公众号“积跬步上下求索”公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哦!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6 无聊无聊
贪吃的小香香 发表于 2020-4-27 18:28: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怎么办,看完你写的我也想去看剧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正 发表于 2020-4-27 19:08: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贪吃的小香香 发表于 2020-4-27 18:28
怎么办,看完你写的我也想去看剧了

哈哈哈,刷起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贪吃的小香香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9:0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东正 发表于 2020-4-27 19:08
哈哈哈,刷起来~

嗯,安排!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糯米虫 发表于 2020-4-28 07:59: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想念你的唇 发表于 2020-4-28 08:31: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感觉剧情啥的太简单,尤其是背景效果,估计就是几百万成本出来的效果,和精绝古城和盗墓笔记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大部分都是冲着盗墓剧情看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正 发表于 2020-4-28 12:1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想念你的唇 发表于 2020-4-28 08:31
感觉剧情啥的太简单,尤其是背景效果,估计就是几百万成本出来的效果,和精绝古城和盗墓笔记完全不是一个档 ...

我倒是没太关注剧情我尽找知识点了,反正越往后知识点越少是真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宫寺樱  楼主| 发表于 2020-4-28 15:43: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挺好看的电视剧
里面拍了高家堡
拍了黄土地
拍了神木的沙漠
赞一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