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小学影响最深的书籍就是《三国演义》,当时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最讨厌的就是曹操,在小孩眼里是只有好坏,没有人物深层次的分析的,长大以后好像更喜欢曹操的角色,反而决定他更真实,下面我就分析一下曹操多样性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童年经历的影响:曹操生活在官宦之家,虽然大富大贵,但是却与豪门世家的社会地位差很多,而且不管哪朝哪代,对于官宦之家的人都较为轻视,曹操的父亲属于宦官的养子,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十分不齿的行为。除此了曹操的身世之外,还有自身容貌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没有出色的外貌,曹操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于曹操长相这一点《世说新语·容止》也能佐证。即使曹操自幼生活在十分富裕、有权势的家庭中,但是却受到其他贵族的歧视,所以自小曹操就有自卑的心理,使其自尊心被打击,在其性格逐渐养成的重要阶段,这是不利于曹操身心健康发展的。而长期生活在不愉快环境中,让曹操自卑的心理根深蒂固,影响着曹操的性格发育。 从小便产生的自卑心理让曹操逐渐变成了十分缺失安全感的人,在曹操的心理没有任何人是绝对能够信任的,所以养成了曹操生性多疑、行为偏激的性格特点。从曹操的角度来看,随着自卑心理的产生,相应的补偿行为也就会与之增多,也是心底潜藏的自卑使其逐步的对权利更加的追求,想要通过自身建功立业来消除传统贵族官僚的歧视,以位高权重之势保护自身心底的自卑心理。 叛逆的文化情结:东汉统治阶段,逐步发展为儒道合流的思想趋势,人们在向往道家人性自由的同时也会严格遵守如家的礼教,世人们受到儒家忠君、建功立业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而曹操位高权重数十年,到死都没有染指皇位,与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曹操具有正义、忧国的责任感,但是却也具备疯狂、残暴的形象,其潜意识中存在的叛逆心理也逐渐的展露出来。现实社会以及当时的道德准则要求曹操成为一个忠君的臣子,但是曹操自身内心却不甘寂寞,想让天下成为曹家的,特别是掌握军政大权之时,只要曹操一声令下,那么成为皇帝也是水到渠成,但由于儒家思想的束缚,导致他终究没有迈出那一步。面对艰难的选择,任何人都会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而这也需要进行缓解,不然始终会影响曹操的人性发展。不过以曹操的地位与心机不可能将谋朝篡位的心理说与旁人,只能独自藏于心底,承受心理的压力。长期如此,曹操在这种心理矛盾与压力的影响下,势必会对其性格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性格多疑的特征也能理解,而其整体的性格特征必然有所不健全。那么,也正是由于曹操不健全的性格对他的言行造成很深远的影响,所以曹操时常也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举止。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