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氛围已经感染了全社会各个阶层,前段时间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抱怨:老师不布置作业,是天天让看书,每个星期一本书,孩子不看。我突然有听到幼儿园宝宝妈妈说:孩子上了大班,老师教了字再读书嘛,现在小班连个1马马也不认识。每天看到了听到了比较多的全民阅读的讨论,其实仔细分析大家说的都挺有道理。我也是一个小班宝宝的妈妈Y(^_^)Y我主动去学习和认识这个话题。 首先阅读包括:音韵觉知、拼读、词汇、理解能力、流利度。 三周岁的宝宝学习儿歌就是去感知音律和律动,感受和培养艺术美。拼读在其次,需要宝宝认识音节,现在学术界认为孩子应该先认识汉子,小学重新学习拼音。这就存在争议: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子,汉子学一个就一个,拼音却能引导孩子认识更多字,而且先学拼音会影响孩子学习英语。 词汇学习需要孩子理解每个词的意义。接踵而至的就是理解能力,孩子在上小学了读不懂题,不懂课文内容,都是理解能力弱,需要粑粑麻麻经常和宝宝说话交流,走进自然和社会感受和体验,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最后流利度就是孩子能够把故事或者儿歌(诗)准确流利表达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去传递作者的意思。孩子能够准确的呈现作品,那他对作品理解也基本达标,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孩子是妈妈的镜子,但是孩子要成为金典作品的相机,把金典进行成像呈现。 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亲人的细心陪伴,粑粑麻麻经常和宝宝聊天,玩耍,出去玩交流,孩子的表达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这样无论是老师的阅读作业还是孩子上小学后理解能力都会改善。 少年强则国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