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棱畔 窟野河 很多人看到题目可能会问圪棱畔是什么,怎么没有听过。那我就要告诉你,圪棱畔就是百度词条里能找到的硷畔。圪棱畔是硷畔的通俗叫法,我之所以用这样的叫法,是因为我觉得圪棱畔三个字更能体现这种事物的形态风貌与其特有的内涵。 在我的老家,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圪棱畔,而且每家的圪棱畔都是有差别的。 圪棱畔是窑洞院墙外大门口的一块平地,其面积大小与窑院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砌不起院墙的人家,其圪棱畔与窑院便没有明显的界限。 圪棱畔的基本配置是几颗年轮密集的大树,几块从石场拉回来的平展石板,一窝四季常在的麻雀窝。除了这些,有的人家还会种上果树或者置一盘石磨。 在农村,光景的好坏,在圪棱畔上的铺排就可以看出来。有着几代人生活经历的圪棱畔,其铺排内容丰富有序。靠着院墙依次建有牛圈、羊圈、猪窝以及柴棚。过年的时候,“水草平安”、“六畜兴旺”等红纸小贴子,牢牢粘在圈门子上,是抚弄牲口的警示,更是农家向往家兴业旺的美好心愿。 圪棱畔上有青石磨盘的人家最是热闹,平常要给猪牛羊贴补的玉米食料,逢年过节做豆腐用的黑豆钱钱,人们日常吃的粗粮面都要来这里磨,经常是用磨的排队,互相帮着干活,邻里之间和和睦睦,是农村的一番盛景。在牛圈羊圈的旁边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粪堆,粪堆用黑胶泥封裹着,使粪土能更好地发酵,也防止鸡、猪等的小牲灵刨弄。有了石磨和粪堆,庄户人心上便多一份安稳,多一份期盼。 有的人家圪棱畔入口处会栓一条大狗,邻居的家畜轻易不敢“入侵”,自家的小鸡、羊羔、牛犊子也局限于圪棱畔内活动。陌生人休想走近大门一步。所以有远客来或邻居来串门,到圪棱畔下必先喊几声:“哎——,照狗来”。出门照狗的主人笑着喝斥狗:“把你黑倒眼窝”。喝斥中隐含着些许骄傲的神气:这狗虽然厉害,却是顺从主家。 圪棱畔是庄户人家的瞭望台,村庄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视野之内。狗叫声一起,二狗家来亲戚了;铁锅嗞啦一响,三婶肯定在炸油糕。傍晚时分,娘亲在圪棱畔上拉长声音喊:“哎——,他大,吃饭了”。隔着树林和山峁的父亲听得一清二楚,亮开嗓门应答:“奥,知道了”。 圪棱畔是庄户人的信息中心。他家丢了鸡蛋,着急的主人四处打问,少不了来圪棱畔上嘀咕一阵;李家说上了媳妇,父母高兴得逢人便讲,圪棱畔就成为婚事发布台;星河点点高悬在圪棱畔上空,庄户人心念一动,今年的黑豆收呀,多种几垧。 圪棱畔记录着庄户人大红大喜的动人情景。陕北腊月,农事消停,庄户人便安排着娶亲嫁女的重大活动。择个吉日,大吹大擂地红火一天。三五成群的男人,婆姨女子聚在就近的圪棱畔上,等待迎亲队伍经过。吹鼓手的水平、嫁妆的厚薄、送人婆姨的丑俊等,都是众人评说的对象。临了,还要撵在院内,品评洞房的品位,宴席的丰俭。几天后,这些话题依然在圪棱畔上传播。 圪棱畔也铭刻生离死别的场面。当年,四妹子眼泪汪汪地立在圪棱畔上,目送三哥哥去参军。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圪棱畔上灰格塌塌…… 朴素的信天游至今诉说着她们纯朴的爱情。三哥哥这一去,谁来心疼四妹子呢? 还有那长逝者留在圪棱畔上的阴影,让整个村庄好一阵子悲悯。 老人咽气,三日后入殓。搭在圪棱畔上的灵棚便成为他留在庄院的最后一席地。最多半月,少则几日,他将永远离开这苦熬苦挣了一辈子的家园。延绵的大山臂弯里已安排好他永远的归宿。他留在庄院的名声将如同插在坟头的引魂幡一样,渐被风雨吹蚀得杳无踪影。但是,在留守圪棱畔的最后日子里,他将享尽活着时未享过的人间烟火,美味佳肴。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头。儿女们轮流守灵,庄邻和亲朋跪在他灵前点香燃纸,深深磕头,算是告别。此后,他将在阴阳先生一声“动灵”的吆喝及儿女哭天抢地的哀号中,被众人抬出圪棱畔,抬向墓地。唢呐呜咽着在前引路,沿途所过的圪棱畔上,会默默燃起一堆柴火,让死者最后感受人世间的温暖。灵柩过后,火堆就被一扫帚扫下圪棱畔,带给死者,以免他在那边寒冷。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圪棱畔见证着庄户人悲喜交替的生活历程。愁苦逼来,无处诉说,男人就失神地蹲在圪棱畔上;有了好光景,女人们聚在圪棱畔上,嘻嘻哈哈拉家常;出门久远的人儿未归,牵肠挂肚的思念者伫立圪棱畔,好几回向村口张望;游子归来,站在圪棱畔上,好一阵子端详日思夜梦的故园,在亲人迎门而出的刹那,热泪满面…… 如今,年轻人都涌向城市,村庄已经变得老迈,圪棱畔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但是谁又能忘记圪棱畔上那些逝去的岁月呢! ![]() 原标题|圪棱畔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