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万亩流沙全部治理,沙漠腹地披上绿装,长城、北缘、环山、灵榆4条防护林带筑起1500公里的“绿色长城”……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绿化率尚不足0.9%。“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正是当年榆林“沙进人退”历史的真实写照。 “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陕北防沙林场的组织下,榆林广大机关干部和工农兵代表,在榆溪河畔共同开启了榆林义务植树的历史大幕。 ![]() 此后,从风沙肆虐不止的毛乌素,到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处处皆是榆林干部群众孜孜追寻绿色梦想的身影。 1981年12月,随着《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义务植树,更成为了榆林全民与春天不变的约定。 ![]() 1982年,开展“大种百万亩柠条”行动;1983年,97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974万株;1984年,义务植树人数突破110万人,植树856万株……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在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等治沙英模的带动下,义务植树,已成为榆林人镌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并由此书写了值得每一个榆林人引以为傲的“绿色奇迹”。 ![]() 义务植树40年,累计上劳4650多万人次,种植树木3.4亿株,全市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4.3%;毛乌素沙漠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的5.13亿吨减少到2.1亿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试点;全面启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开启榆林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榆林发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