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优质红枣主产区之一。红枣产业是榆林市沿黄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加工产业不断兴起,红枣产业已逐步成为榆林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成为沿黄枣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截至2020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102亿元,其中红枣产值25.95亿元,占到林业总产值四分之一,经济效益突出。 榆林市枣树主要栽植区包括清涧、绥德、吴堡、佳县、神木、府谷6个县市1023个村,自1995年实施“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和“红枣西延工程”以来,目前榆林枣树栽植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全市已建成红枣基地17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35万亩,约占全国的10%和陕西的75%,涉及农业人口70多万人。红枣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11.5%。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红枣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更新与服务工作。2015年起,大力实施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全市建成省级以上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4家,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涉及红枣企业35家,从业人数总计逾2万人,季节性从业人数达3万人。加工销售枣酒、枣泥、枣饮料等6大类产品60多种,行销至全国各大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2017年至2019年实施了以红枣降高塑形为主的低产园改造34.46万亩,投入由原来普通低改一年实施150元/亩,增加到降高塑形三年实施800元/亩,其中总任务的35%落实到困难村或困难群众,人均年净增加收入2550元。红枣文化生态旅游也成为致富新兴产业,神木、佳县、清涧等县市举办红枣旅游文化节、红枣采摘等活动促进消费、打造品牌。红枣县区还积极开展采收加工工作,吴堡县采取“两头补”的方式制定红枣收购补贴,一头补企业,一头补枣农,按照收购、采收分别每斤补贴0.2元,统一使用“们吴堡”公共品牌,通过卓有成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榆林红枣的知名度、美誉度。 来源:榆林人民政府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