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每日话题] 年轻人热衷“迷你挖宝”,考古盲盒魅力何在?

阅读数:3322  |   回复数:14
屁屁l 发表于 2021-10-11 08:26:2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十一”假期,来自河北的年轻游客林迪在参观河南博物院结束时,选购了一款刚上新的文创产品——“探秘黄河流域博物馆”考古盲盒。
     和林迪有同样选择的观众不在少数。记者采访发现,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销售近千个,是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
       将“迷你版”文物仿制品埋于泥土中并藏于盒子,玩家用附带的洛阳铲等“迷你工具”挖掘出泥土中的文物,这就是考古盲盒。因集互动性与代入感于一体,其甫一上市即引发无数关注。
       考古盲盒的魅力从销售数据可见一斑。据河南博物院披露,在过去的10个月里,考古盲盒的销量约36万个,销售额超3000万元人民币。该院的一批考古盲盒甚至出口到加拿大。
       不仅是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的“热风”已吹进国内多个文博机构,各地考古盲盒也是新意十足。例如新疆博物馆的“时间盲盒”,除了能从“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中筛出“文物”,其沙子还可以装填进沙漏,将时间“封存”;三星堆考古盲盒里的土壤外观、形态、颜色则与考古坑十分相近,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兵马俑、唐三彩、古钱币等系列盲盒则可供民众居家“考古”。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品牌总监刘维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近几年,随着国内文化类视听节目的频频“出圈”,往日曲高和寡的考古渐渐走近公众视野,而开盲盒则是眼下国内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玩法。
     “‘考古+盲盒’,古老与新潮的碰撞成功地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也让考古盲盒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红文创产品。”
       马悦安是一名职场“95后”,也是考古盲盒的忠实粉丝,已经购买了多个系列的十余款考古盲盒。
     “前些日子全民在线围观三星堆考古成果,其实就像开盲盒一样。开盲盒与真实的考古有些许相似,永远都无法预料到挖出的下一个宝贝是什么。”马悦安说,除了满足探秘欲望,开盲盒耐心挖土的过程很解压。“适合压力大的上班族,这是考古盲盒吸引我的地方。”
       考古盲盒受到公众的追捧,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创产品,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这是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通过考古盲盒这种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中。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波则赞同“考古盲盒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这一观点。她认为,考古盲盒受欢迎,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其加分。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将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
       杨波解释说,以新思维重新审视新“国潮”,有助于培育出更多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原生IP,衍生出更多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也赋予传统文化更多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及竞争力。“讲述中国故事也应突破同质化的制约,尊重消费者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品牌化消费需求,传统文化将让更多人着迷。”




来源:中新社

苗苗苗 发表于 2021-10-11 08:2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历史文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A6868 发表于 2021-10-11 08:32: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消费个性化专业化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草哥哥 发表于 2021-10-11 08:3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考古值得弘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狼族美少年 发表于 2021-10-11 10:5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历史文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sjjj 发表于 2021-10-11 12:23: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历史文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源宝 发表于 2021-10-11 14:5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好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吾家有豆曰糖豆 发表于 2021-10-11 21:16: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历史文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儿~ 发表于 2021-10-11 22:1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狂友人 发表于 2021-10-11 22:44: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考古值得弘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